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莫捍东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矮山小学 阳朔县 541999

【摘要】在小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地位非常重要,能够对教书育人的成果带来很大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会全方面影响到学生,同时也是学生价值观所形成的基础。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修养,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且起到榜样作用。同时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以及耐心,要加强跟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的作用,更深入的知晓小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状况,并依照班干部的日常反馈对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改进,方便后期对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探索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并且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推动班级取得进步。小学班主任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团结、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自豪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氛围,进而满足新课改中提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一、进行人性化管理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考试和班级管理模式,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进行教育管理。在班级和年级的学习管理中削弱应试教育的竞争力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自控力、能力发展等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发展。在常规班主任工作管理中,班主任要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小学生的行为走向预期的发展路线。班主任可以将权利委托给班级委员会干部,使学生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在管理的良性循环中发展,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能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学生良好的行为方式养成的基础,也是让学生的认知得到有效建立的依托。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班主任不仅要给学生建立相应的行为准则,也可以透过各种具备代表性的班级活动来达到相应的管理效果。班主任不仅要关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也要让学生有良好的思想意识,懂得关心与帮助他人,自觉维护良好公共环境等。这些都是在建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起到的作用,也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关注的内容。
二、认识个体差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当前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学生的个性培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抹去了部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变得单调,个性缺乏。小学生是人格发展的起点,班主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自己的能力教育,并从多角度建立个性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估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简单地采用评分方法,而是尊重每个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以确认学生取得的进步,让学生发现自我的不足,并努力帮助他们改正。

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鲜明个性特点,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他们之间所存在个性差异,摒弃传统一刀切式的管理教育理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深入地去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去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所创建的和谐学习与成长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
  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建立在清晰明确的管理目标之上,这样才能够让班级管理的方向性更强,班级环境和氛围的有效建设也会取得良好效果。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根据班级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合理形成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要意识到,在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班级管理的重心和侧重点会有所变化,随之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上也应当相应发生调整。例如,小学生普遍来说自我管理能力弱,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遵守课堂纪律,听讲不认真或者随便说话的问题都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激发,体现出小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机会,让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都得到发展与锻炼,让学生健康成长。
  四、树立新时代班级管理理念
  为了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应当以理念为基础。新时代班级管理理念突出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小学生通过在班级中的活动,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接收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学习优秀班级管理案例,从班级管理教学案例中吸收采纳可用之处,并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班级管理理念体系。班主任通过学校提供的沟通交流平台,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管理班级的素养。通过向优秀的、有特色的班级学习班级管理方式,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运用优秀管理知识和先进理念,通过及时的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本班级管理的新的班级管理方法。

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管理不可能没有来自于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除了在学校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之外,回到家后还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在家里无组织无纪律,那么一定会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打折扣。班主任要更好地发挥联结学校与家庭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争取他们的配合,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保证双方同向而行。
  例如,班主任积极开展家访工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观察,班主任能够对学生及其家庭有更加完整的了解。相对于家长说,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提高他们对班主任的信任。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则应该从一名讲话者变成一名倾听者,鼓励家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从中去把握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及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充分一致地教育,学生的进步又会促进教师与家长的良好人际关系,成了良好的循环,因此教师与家长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政策的深入,小学生管理显得更加重要,要求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分析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寻找出班主任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出改善班主任德育管理的方法,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展宏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甘肃教育,2020(24)

[2]贡保加布.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J].科幻画报,2020(12)

[3]莫小华.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浅谈[J].新课程,2020(48)

[4]马虹露.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