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线损合格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1

如何提升线损合格率

林锦明

国网石狮市供电公司

一、台区线损管理思路

供电所理解线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线损率合格就不存在问题。以台区合格率作为线损工作开展依据,线损合格率陷入瓶颈无法进一步提升,台区综合线损率无法进一步的下降。用采台区线损不读取营销换表记录的数据,造成换表记录出错或者换表流程归档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

改变仅重视线损指标结果的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加强监测分析和过程管控。通过深化同期线损日监测,开展线损异常诊断,及时发现和处置各种薄弱环节,实现线损指标全方位、多角度分析。

二、线损分析治理手段

㈠成立以所长为组长的线损精益化管理小组,由营销员担任副组长,外勤组与配电组配合落实线损专项分析整改工作。

㈡以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为抓手,结合用采系统、SG186系统,利用系统历史数据比对为手段,开展线损异常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锁定可疑用户,通过用电检查现场核实。

1.利用同期系统台区/分线日线损突变前后两日的用户电量波动(采集异常除外),查找可疑问题用户。

2.查看日线损波动是否存在规律,比如:台区周一至周五线损率高,周六日线损率低,可能存在小学、幼儿园用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超容用电,引起计量不准;五一、国庆等节假日线损率低,其它时间高可能存在小型企业偷电或者超容用电的情况。

3.通过用采专网穿透用户实时电流及用采系统存在反向电量异常清单梳理,核实现场是否存在表计接线接反,引起用电无计量问题。

4.通过用采系统导出专变用户表计及交才数据进行比较,排查偷电或者接线错误的用户。

5.通过专变最大需量或日最大电流梳理超容用电的用户。

㈢管控措施

1.利用周五安全例会的时间不定期组织同期线损系统应用培训、台区线损分析、台区线损典型案例学习。

2.加强现场施工管控,施工完成后拍照上传微信群。

3.尽量安排在上午时间完成表计轮换工作(特别是台区总表及用电量较大的三相表),避免因流程出错,处理不及时影响指标,相关更换流程、调试流程在当天完成并归档。

4.指定专人利用每天一上班10分钟左右的时间,查看用采系统、同期系统前两日台区/分线线损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台区并通知台区片区经理分析现场核查,并且通过用采系统穿透前两日表计轮换后日电量变化情况。

5.采集异常情况,台区总表采集异常当天处理,低压用户采集问题影响台区线损不合格的当天处理,不影响台区线损不合格的3天内处理。

6.以村庄台区综合线损率完成情况作为台区经理月度绩效的考评依据之一,推动台区经理做好日常工作。

三、发现的主要问题

1.存在用户偷电

2.存在用户超容用电,电流超过60A,引起计量不准。

3.更换表计时,进出线接反

4.集中器问题,造成数据传输晚了一天

5.分布式光伏用户模型未配置,台区反向未配置输出。

6.因采集异常更换台区总表,更换时电流电压接线接反

7.表计电池欠压,引起台区日线损异常波动

8.台区总表CT变比有误。

9.表计周期轮换,电流计量连接片开路后未短路。

  1. 新投运的台区模型未配置

  2. 台区底下有全额上网光伏用户,新增或者换表后会因系统问题售电量自动取该光伏用户的正向,引起线损负损。

  3. 采集问题不及时处理,换表流程未及时归档等问题。


  1. 台区总表接线盒接线松动,集中器运行年限偏长引起误差较大。

  1. 提升成效

一是夯基础方面:

①结合异常台区线损现场排查,发现表箱用户名称与系统名称不符,经查为用户过户,现场标识未及时更换,通过系统梳理过户清单,完成现场标识更换,更换现场损坏表箱。

②日常跟踪不到位,往往台区日线损出现异常1个星期甚至是1个月才关注到,通过日监控及时发现采集异常,完成隐患表计、时钟电池欠压表计及故障表计。

③通过线损波动及时发现表计更换流程、调试流程不及时,更换流程不规范造成档案丢失。

二是抓管理方面:

①通过台区线损分析,发现台区存在供电半径达600米,不满足B类供电区台区平均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的要求。

②发现低压三相用户超容引起计量不准,推动用电检查开展处理超容用户,同步结合提升营商环境,完成推广小微企业160千瓦及以下采用低压接入。

三是控风险方面:

①及时发现配网进行台区综合配电网JP柜改造时,表计接错CT引起,现场CT变比与档案不一致,同时对施工队伍及现场验收人员进行教育指导,后续开展的JP柜改造再无出现此问题。

②现场施工人员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够,施工完成后没进一步核对。通过台区线损排查整治,及时发现表计轮换时,表计接线接反用户,追补电量电费,避免电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