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防渗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试析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防渗技术

牛小凡

玛纳斯县玛纳斯河水利管理处白土坑水库管理站 新疆玛纳斯县 8 32200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下渠道防渗技术应用能够提高渠道整体防渗效果,降低渗漏问题导致的结构质量缺陷,有助于水利工程灌区渠道使用寿命的延长。文章对水利工程建设下渠道渗漏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防渗技术措施。

关键字:水利工程;灌区渠道;渠道防渗;防渗技术

引言

渠道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建设能够把水资源运送至各个区域,满足人们在水资源应用方面的需求,保证目标区域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其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更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渠道渗漏问题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产生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同时增加水费负担,严重影响渠道工程运转安全及稳定。因此,应用防渗漏技术极为关键,既能够减少输水损耗,又能为节能降耗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防渗的意义

渠道防渗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同时加固水利工程,减少后期维护工作的成本。渠道防渗除了上述意义,还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加固水利工程,减少维修的成本,实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二,切实保护耕地资源,防止耕地盐碱化。若水利工程出现渗水漏水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将导致耕地资源被污染,出现盐碱化。第三,保护水渠的生态环境。渠道建设的意义有利于减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避免造成渠道的污染。第四,渠道防渗有利于保护渠道,防止渠道被水冲刷,产生淤积或者水灾。第五,节省成本。如果没有渠道的修建,一旦遇上降雨或者其他水患,水资源无处排放,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时间长了会对耕地造成破坏,不利于粮食的丰收,影响农业的发展。修建了渠道工程,水资源就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地下水位维持正常,部分后期维修的费用也能够节省,同时有利于其他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2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渗漏原因分析

2.1地基处理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的地基处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和失误,就必然会引发后续的渗漏。再加上,我国水利工程的覆盖面积本身就十分广阔,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土壤,而土壤性质的不同,也会给河道的开挖,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例如,在面对土壤盐渍土的时候,地下水源的迅速崛起,会让混凝土板的含盐量大大升高,进而腐蚀混凝土,破坏渠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湿润的黄土在被水浸湿之后,土体的结构也遭到了明显的破坏,容易出现沉降或者是塌陷等问题,这就会直接缩短河道的寿命。另外,由沙壤土组成的干沙地基也容易出现液化的现象,这就会直接造成地基的沉降,破坏混凝土的衬砌结构。

2.2外部环境影响

若是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夏、冬季存在较大温差,土壤及工程建筑本身会受到较大的热胀冷缩应力,进而对渠道的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导致混凝土板产生裂缝,或者出现较大位移,使得渠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极易产生渗漏问题。此外,渠道跨度较大,在岩体出现严重风化,或者是出现严重胶结状态的地方,夯实难度较大,也极易出现沉降、裂缝等问题,大大影响渠道稳定性与抗渗漏性。

2.3施工因素

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的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如果监管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很可能会给施工单位留有可乘之机,如果施工过程没有按照施工技术的要求完成操作,就会留有安全隐患问题,渗漏只是渠道安全隐患的一种。

2.4地质原因

大部分水渠都会建造在泥沙多、石块多的地段,这种地段的土质的黏性转低,因此,土层结构稳定性比较差,再加之施工中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从而无法有效加固土层结构,最终不能达到施工标准与要求,这些都是增加工程安全隐患的因素。另外,一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施工中没有采用高品质的材料,从而影响了施工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3水利工程灌区渠道工程防渗技术措施

3.1渠道基础的防渗漏处理

在渠道基础实际施工中,专业技术工作者要先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地质、水文等诸多条件进行全面勘测,对施工现场、周围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与掌握,遵照实际施工的相关规定,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基于测量设备的实际应用,精准定位水利渠道工程的实际位置与走向,明确渠道中心桩所处的位置,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中心桩位置一般处在水渠弯道位置间隔的50 cm位置上。基于渠道的原浆浇筑方式,强化水利渠道工程的结构紧密性与坚固性。水利渠道施工完成之后,及时清理水利渠道与周围区域,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及时实施拆模作业,定期进行有效养护,在渠道内部实施洒水操作,确保渠道中各个结构的湿度符合相关要求,规避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等问题。

3.2土料防渗

在渠道防渗施工中土料防渗技术是最古老的技术。顾名思义,该技术就是利用土料进行填充,减少土层的密度达到防渗的效果。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土料取材便利,可以就地取材,施工难度小、成本低。但是土料技术的缺点是过量的获取土地资源导致生态不平衡,而且长期使用土料经过低温的冷冻容易导致土层疏松,使土层的牢固性降低,造成渗水漏水的现象。针对土层疏松的问题,施工人员可以向土料中加入添加剂来提升土层的坚固性,使用添加剂也要明确适当的比例,否则造成更严重的问题。同时,利用土料防渗技术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料一定要被粉碎,以此来增加土壤的密实性。其次,将土料粉碎后,先搅拌,确定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再次,遵守施工中的顺序,若是渗水情况严重,可以采用分层分段的施工方法。最后,施工完成后要做好养护工作,减少外界因素对土料造成伤害,发挥土料的作用。

3.3膜料防渗技术的应用

膜料防渗技术是一种通过在渠床上铺设不透水膜料以达到较好防渗效果的新型防渗技术,具备成本低、施工难度小、适应性好、防水效果明显的应用优势。但其在抗冲击性与稳定性方面稍有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确保膜料完整性极为重要,这也是提高渠道防渗性能的关键。膜料防渗体通常采用埋铺式,其中若是土渠基和用素土、水泥土保护层的渠道,则采用无过渡层防渗体为宜;对于有过渡层的防渗体,则常用于土渠基和混合料、现浇混凝土等作保护层的渠道防渗施工。施工时,应注意做好膜层顶端的埋设,严格控制膜幅间连接缝,检查膜层,及时粘补破孔。具体施工时,要保持过渡层与保护层相同的施工进度,尽量减小膜层裸露时间。

3.4混凝土防渗施工法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所以以这一原料为核心的施工形式是最为常见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大致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现场浇筑的施工形式,其次是预制块的施工形式,最后是混凝土喷射的施工形式。以上这三种不同的方法,都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和实际施工要求来科学选择。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而操作人员也需要谨慎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确保人类世世代代都能拥有充足的水源。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水利工程的渠道内经常会出现渗漏现象,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缩短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给国家财产带来直接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与施工作业者在实际施工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调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防渗技术措施,降低渗漏水问题导致的质量缺陷,提高渠道整体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喜林.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J].环球市场,2020(3):282,315.

[2]钟兴龙.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的设计特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9):155-156.

[3]王小强.谈水利工程渠道防渗的意义及防渗技术措施[J].名城绘,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