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

卡米兰 ·库尔班

伊宁市塔什库瑞克乡农技站 835099



摘要:小麦在粮食产业占据了尤为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广泛的种植规模,而且种植技术水平也逐年提升,确保小麦增产增效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病虫害作为影响小麦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程度,使小麦产业获得生态、经济、社会多重发展效益。文章从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两个方面阐述小麦病虫害的相关防控措施,以期减少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随着小麦种植规模的日益扩大,病虫害发生数量也逐年增加,因此,要想控制小麦产区病虫害的发生,就需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发展,在小麦播种及生长环节积极落实病虫害统防统治措施,同时,全方面推行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以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为前提,优化小麦生产模式,在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基础上,降低人力劳动量、提升小麦品质,为小麦作物后期生长提供安全健康的空间。

  1.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1.1优化小麦播种模式

在小麦播种环节,需根据当地大型药械的使用情况,优化并改进传统播种模式。首先,由传统的“六密一稀”种植模式逐渐向“四密一稀”转变,具体来讲,就是在不改变播种总行数的基础上,适当缩短垄间小行距,增加垄间大行距。其次,由等行等距种植模式向“一密一稀”种植模式过渡,此种种植模式仍不改变播种总行数,并将等行距改进为可满足机械作业需求的适宜垄间大小行距[1]。最后,采取宽幅匀播模式,在幅内均匀播种,合理调整播种幅宽及幅距,经过优化与改进的播种模式,可充分提高大型药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为统防统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1.2统一实施药剂拌种

1.2.1预防苗期病害

小麦生长期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率较高,为减少以上病害的威胁,可选用6%戊唑醇FSB拌种,将适量种子与药剂搅拌均匀后堆闷6小时左右。针对小麦全蚀病高发区,可将12.5%硅噻菌胺SE和清水按照1:20的比例拌种,例如,每20ml药剂要兑入400ml清水,再与11kg种子搅拌均匀后堆闷8小时,最后放置阴凉干燥处晾干[2]。另外,经过吡虫啉处理的小麦种子,对预防传毒昆虫有重要作用,进而减少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危害。

1.2.2预防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对小麦的威胁也不容小觑,种植人员可选用48%毒死蜱EC拌种,麦种与药剂搅拌均匀后堆闷5小时后即可播种。

1.2.3复配制剂拌种

针对部分小麦病虫害混发区域,种植人员可根据病虫害发生类型选择合理配方的种衣剂,确保复配剂中单剂的有效成分与单独使用量相符。

1.3冬前杂草统一防治

小麦播种后到上冻前是防治杂草的最佳阶段,具体来讲:如麦田多发禾本科杂草,每亩地可选用30%世玛25ml,并兑入30kg清水,喷洒用药,防治草害。若麦田草害以阔叶型杂草为主,每亩地选用36%奔腾WP和清水各0.005kg、30kg,将以上物质混合均匀后喷雾防治。如麦田混发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每亩地可选用10%苯磺隆WP10g、3%世玛OF25ml,同时与30kg清水混合均匀后田间喷雾[3]

1.4返青期病虫草害统一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病虫草害统一防治的最佳时期,通常有效防治药剂主要包括:20%使它隆、10%苯磺隆WP等。另外,要想进一步防治蚜虫及麦蜘蛛,就可额外加入10%吡虫啉WP、1.8%阿维菌素EC。

1.5孕穗期统一防治

小麦孕穗期是吸浆虫发生的高峰期,一般孕穗时间以4月下旬为主,种植人员每亩地可选用5%毒死蜱GR1kg,同时与23kg细土混合均匀后制成毒土,选择上午10时均匀施撒于麦垄上部,进而达到防治吸浆虫的目的。

1.6中后期统一“一喷三防”

小麦一旦进入生长中后期,就要全方面推行“一喷三防”技术,通常可混喷多种药剂预防病虫害,其中主要包括0.2%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0%吡虫啉WP、20%三唑酮,以上药剂每亩地的用量分别为100g、20g、30g,混匀后兑入30kg清水喷雾预防。

  1.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2.1种植抗病虫害品种

小麦种植品种多种多样,每一品种都有其特殊品性,其中主要包括宁麦、淮麦、豫麦、郑麦等等,具体种植品种要根据当地土壤环境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如本地属于赤霉病或白粉病高发区,种植人员要避免选择西农979等易感麦种。

2.2完善三沟配套

健全完善麦田三沟配套设施是做好麦田灌溉及排水工作的主要举措,具体来讲,要为麦田垄间建设完善的纵向排水沟,并将其与横向导水沟连接,确保每块麦田都能有健全的导水沟和排水渠,提高灌溉效率,做好排水工作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4]。当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就是赤霉病爆发的高峰期,如此阶段雨水过多,更会加大麦田湿润度,借此机会爆发赤霉病。倘若麦田拥有完善的三沟配套设施,就可及时排出多余水分,将麦田土壤湿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通过改善田间气候环境,降低赤霉病的发生几率。

2.3耕翻种麦

小麦播种可采取耕翻种麦措施,首先要对小麦种植基地进行翻耕,翻出土壤内部的病虫草害,使小麦生长远离危险源,从最大限度上消除全蚀病、灰飞虱、杂草、纹枯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4培育壮苗

小麦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工作,将麦种放于清水浸泡,并剔除干瘪、病害种子,之后种植人员可选用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和石灰水浸种,以此来降低小麦黑穗病和蚜虫的发生率。另外,经过三唑醇亮盾浸泡后的小麦,对杂草和纹枯病的抵御能力要远远高于未浸种后的小麦。

2.5控制种植密度

建议小麦种植人员采用条播方式,每耧播种6行,播种行距最好维持在25cm,每亩地播种量在13kg左右,同时注意每亩地最高播种量不得大于15kg,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可促使麦田通风,增强小麦生长能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6合理利用害虫天敌

利用小麦害虫天敌进行防治,是多种绿色防控手段中尤为关键的一种。通常瓢虫、蜘蛛等昆虫是威胁小麦害虫生长的主要因素,有统计表明,成年瓢虫每日进食蚜虫的数量约为100个,由此可见,利用害虫天敌防治的优势所在。同时,小麦种植人员也可在麦区附近种植天敌寄生植物,为害虫天敌营造良好的繁衍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的繁衍数量,进一步达到控制麦田害虫生长的目的。在此环节需注意,害虫天敌繁衍过程中,要避免在麦田使用农药,以免不利因素对害虫天敌造成影响,降低防治效果。

2.7物理诱杀

由于害虫具有趋光特性,所以,种植人员可利用这一特性采取物理诱杀方法,具体来讲,可每3.3h㎡安装一台振频杀虫灯,利用振频式杀虫灯控制灰飞虱、金龟子等害虫的繁衍。随着糖醋诱控技术的推出,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得以广泛应用,醋、红糖、白酒和水按照4:1:1:16的比例配置,混匀后加入适量敌百虫,最后将制成的糖醋诱液放于麦田诱杀小麦粘虫[5]。此外,种植人员也可利用防虫网、气味吸引器等设备捕杀害虫,尽可能保护小麦健康生长。

2.8推广使用生物药剂

大多数种植人员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化学药剂虽会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效果,但是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增加害虫耐药性,进而出现施药过量等现象,并在影响小麦生长品质的同时,对其生长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面对此种情况,就要大力推广并使用生物药剂,例如:井冈·嘧苷素、低聚糖素等生物药剂,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相比,防治效果虽慢,但若得到合理运用也可充分凸显治疗效果,进而保护小麦生长环境,降低化学药物的残留量。

2.9药剂喷洒防控

其一,在防控小麦病虫害的过程中,可选择叶面肥与植物免疫诱抗剂,后者主要包含氨基寡糖素,可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降到最低,若与叶面肥混合喷施,能够有效提高小麦抗病能力,为其营造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6]。其二,种植人员在充分了解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后,可选择合适药剂喷洒于小麦茎叶,但注意药剂选择应以无毒、低残留类型为主。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已经成为抑制当前小麦产业发展的首要难题,不仅发生原因较为复杂,而且防治环节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小麦病虫害在防治环节经常会遇到诸多难题。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粮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及质量,就需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将其贯穿于小麦播种期和生长期,同时,积极融合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最大限度上凸显绿色防治效果,进一步生产绿色、健康、安全的小麦品种。

参考文献:

  1. 谢文杰.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探索[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5):198-198.

  2. 邢静.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9, 039(018):78-79.

  3. 许永超, 李罕琼, 黄耀亮,等. 嘉善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3):423-425.

  4. 孙海军, 张友青. 迁安市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建设及成效[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3):29-30.

  5. 聂献峰.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 000(006):26.

  6. 赵天琪. 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 037(016):106,108.



作者简介:孙桂英 , 女 , 1975-12月,山东临邑县,本科学历,

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