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龚韵洁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逐渐从之前仅仅追求温饱问题的角度转变到现如今追求享受型消费的消费角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地在人为的开发下成为了生态旅游景点。在对自然保护地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的过程中,若因为一时的工作疏忽而导致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就容易对保护区的环境以及内部的生物平衡造成危害。本文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浅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趋势的变化。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引言

旅游行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的经济行业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刺激居民消费欲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在开发自然保护区时注重生态保护的相关工作成为各部门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生态旅游管理制度,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为后期的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埋下伏笔的必要之举。在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有关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生态与经济两者可以得到平衡。

一、可持续发展观下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以及遵守的原则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内涵

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行业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观。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行业,是为了让更多的来自于不同地区的游客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于原先生活区域的风土人情,并且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自然保护区的特色风光。在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开发团队的侧重点区别于传统旅游行业的经济角度,主要是从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角度采取相关管理工作,着重强调的是对于旅游景区内可再生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现阶段,在针对自然保护地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国家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于生态学的应用,努力让自然生态环境与旅游项目的开发这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平衡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推动旅游业的进程。

(二)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管理部门需要遵循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的原则。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加持下,对自然保护地开发生态旅游行业是顺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求管理部门要拥有运用生态学知识的能力。生态学是用于研究环境与经济之间关联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有助于管理工作更高效率的开展。旅游行业可以算是一个注重游客感受、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的经济活动,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是在所难免的,这也就注定了对于生态旅游进行管理的相关工作必然会是一个漫长且困难重重的过程,只有在管理过程中自觉遵循灵活运用生态学知识的原则,才能真正的落实生态旅游管理。

其次,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我国,可持续发展观应用于多个行业,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当然也必须遵循此原则。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并不能仅仅依靠相关部门以及国家领导的政策支持,群众必须要确保拥有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在享受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带来的可观收益的同时,主动的为旅游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举例来说,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调动当地群众的管理热情以确保群众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构建一个群众自发参与的旅游管理队伍,在旅游高峰期时执行起对于生态环境以及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再生资源的管理工作。

另外,在开展生态旅游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环境容纳量原则。随着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过量的游客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损害。因此,为了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环境容纳量的原则,对游客数量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因游客数量过多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尽量通过严格的把控,确保游客数量小于环境容纳量,从而实现生态旅游的管理目标。

、可持续发展角度下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途径

(一)平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需要掌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寻找到可以促成二者平衡的平衡点。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管理。随着生态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游客的数量迅猛增加以及各类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如乱刻乱画、随地乱扔垃圾、任意采摘保护区花朵、随意投喂保护区珍惜动物等的,近期就发生了稀有“并蒂莲”被游客偷偷采摘的恶性事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较大的破坏,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则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在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针对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是开展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确定生态旅游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对于生态旅游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适当的惩罚。举例来说,香格里拉迪庆州自然保护地所建立的“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每年会吸引较多的游客慕名前往,但是在此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素质较低的游客,会对保护区的珍稀动植物种类及其栖息地进行破坏,因此,可以通过规定游客进行实名制入园的方式确保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些不愿遵守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的游客,通过拉入黑名单的方式限制该类游客后期的旅游活动,从而提高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足够的资金支持下,各领域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这一社会背景,在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工作中,合理的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是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行业的必要举措。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行业中,由于行业内部发展速度较快,导致相关的科学技术并没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应用,因此大大的阻碍了可持续发展角度下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进程。利用科学技术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方式很多,如:将传统的纸质门票转变为线上预约的电子门票;利用多功能机器人或互联网监控技术时刻监测自然保护地的游客容纳量是否超标等等。

(三)为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建设筹集相应资金

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仍然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由于长期受到资金匮乏的阻碍,我国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在进行生态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会因为硬件设施的缺乏以及必要设备无法引进等问题导致建设进程缓慢,从而使得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导致旅游管理模式落后,脱离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若想确保生态旅游管理工作顺应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拓宽自然保护区旅游项目建设的融资渠道。只有在资金足够的前提下才能确保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必要设备的引进,让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为后期的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结语

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工作,是充分挖掘自然保护地经济效益的必要之举。在可持续发展观的加持下展开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对于传统的旅游管理体系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自然保护地的旅游项目只有做到对可再生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管控,才能确保该地的生态旅游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静静.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22)

[2].汪洋,阿秋芳.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

[3].陈崇夫.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

[4].刘萱,李茜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J].商业故事,2018(18)

作者简介:龚韵洁(1989年),女,汉族,湖南桂阳,助教,硕士研究生,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