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0
/ 2

循证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的影响观察

王梅萍 刘亚玲 通讯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肿瘤治疗方面的护理, 361000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应用效果及在护理依从性、安全性方面影响。方法:62例患者,为此次研究参考对象,且均于本院收治,行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随机抽签法,且全部患者就诊检查后,结果显示:与“乳腺癌”诊断标准相符,并行化疗治疗,患者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3月,结束于2021年8月;其中,常规护理在3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在31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实施,前者在对照组中收入,后者在实验组中收入,对比最终效果。结果: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后,乳腺癌化疗患者统计数据有意义,在依从性、满意度方面,实验组VS对照组,评分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数据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不仅在其恶心、呕吐等化疗不良反应方面能够有效改善,减少发生率,而且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依从性、满意度水平,推广意义显著。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患者;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安全性;循证护理;分析


女性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较为高发,存在一定遗传风险,流行病学显示,临床上此疾病发生率已高达24.2%,且有浸润癌、非浸润性癌、其他罕见癌之分。在临床诱发机制中,年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哺乳时间、膳食习惯、个人情绪、生活习惯因素占据关键比例,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性威胁[1]。本次课题研究中,围绕循证护理模式分析,探究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收治乳腺癌化疗患者该措施成效和在依从性、安全性方面影响,现将内容论述如下。

1研究背景与方法

1.1研究背景

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为抽取研究病例时间,具体构成为:乳腺癌化疗患者,而后依照随机抽签法,对其分组,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病例数为62,分析资料如下。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共计31例,年龄值中,最小33岁,最大64岁,平均(48.51±1.96)岁,病程方面,最短时间、最长时间为0.5年、2.6年,平均(1.55±0.31)年;实验组乳腺癌化疗患者:共计31例,年龄值中,最小36岁,最大60岁,平均(48.02±2.03)岁,病程方面,最短时间、最长时间为0.8年、2.4年,平均(1.61±0.19)年。对比全部自然信息(例数、年龄值、病程时间),乳腺癌化疗患者无数据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用以常规护理,如: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不适感对症干预等;

实验组乳腺癌化疗患者:用以循证护理,主要内容有:(1)构建小组。科室医护人员、护士长共同组成,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而后进行明确分工,对收入乳腺癌患者资料统计后,召开会议,集思广益,为患者制定护理规划。(2)方案落实。①环境建设:打扫病房卫生、严格消毒同时,对患者床单、被罩及时更换,并在了解患者个人喜好后,对病房进行简单装饰,调整温度、湿度值,条件允许前提下,还可将舒缓类轻音乐为患者播放[2];②心理安慰:化疗期间,在各类副作用影响下,患者情绪相对低沉,对治疗信心不高,因此,护理人员需深入病房,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将乳腺癌知识、化疗知识详细解说,并利用电子产品为患者展示,该过程中,对于患者各项疑问,护理人员需耐心解答,并及时安慰、鼓励,以此来增加患者求生欲[3]。③疼痛管理:沟通交流期间,护理人员可融入患者感兴趣事物,以此来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疼痛感;症状严重时,需与主治医生第一时间联络,在其指导下为患者提供镇痛泵、镇痛药物;④生活指导:忌强刺激、辛辣、油腻食品,化疗期间更要注意营养的补充,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及时沟通,告知其相关禁忌症,在摄入高营养素、维生素食物时,应增加具体用量,并建议患者时常下床走动,以此来增加其免疫能力[4]

1.3判定指标

1.3.1比较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指标: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

1.3.2比较化疗不良反应:疼痛、呕吐、恶心、其他。

1.4统计学

乳腺癌患者护理指标(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化疗不良反应(疼痛、呕吐、恶心、其他)发生率数据,均在SPSS24.0中精准录入,(61b304af0d128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为前者表述形式,(%)为后者表述形式,全部计量资料检验用T进行,计数资料用卡方进行,P<0.05。

2结果

2.1护理指标

对照组、实验组比较,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在后者有更高显示,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指标(61b304af0d128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组别

依从性(分)

满意度(分)

对照组(n=31例)

81.39±3.45

82.51±3.97

实验组(n=31例)

92.38±2.06

91.55±2.13

T

15.23

11.17

P

0.00

0.00

2.2化疗不良反应

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在实验组中更低,P<0.05。如表2.

表2 对照组、实验组化疗不良反应(%)

组别

疼痛

呕吐

恶心

其他

合计(%)

对照组(n=31例)

2(6.45)

3(9.68)

2(6.45)

1(3.23)

8(25.81)

实验组(n=31例)

0(0.00)

1(3.23)

1(3.23)

0(0.00)

2(6.45)

X2

-

-

-

-

4.29

P

-

-

-

-

0.04

3讨论

临床上,乳腺癌症状无显著特征,进展至中后期阶段,患者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晕异常、乳房肿块会普遍出现,此外,其伴随反应诸多,例如:消瘦、乏力、厌食等,在化疗期间,副作用较大,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相对严重,因此,需辅以对应护理进行缓解[5]

本文结果显示:比较依从性评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实验组VS对照组,数据低,P<0.05。原因探究得出:体征监测、不适感观察基础上的循证护理,能够将科室收治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通过全面、综合分析为其制定护理规划;其中的环境建设、心理安慰措施,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外在舒适感,而且能够有效弥补因认知缺陷导致的各项不良后果,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增强治疗自信心、配合度;与此同时,疼痛管理、生活指导措施,还能够有效疏导患者不适反应,对体内营养物质均衡性进行较好保障,增强其自身体质,提高化疗效果,更好的延缓患者生命周期[6]

总而言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循证护理模式,效果确切;一方面,能够提高其依从性、满意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姚海燕, 张莉, 秦秀芳. 乳腺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中的循证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07):109-112.

[2]晏茜. 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作用评价[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028(018):137-138.

[3]王志娟. 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8):165-166.

[4]邓松蕊, 丁洁. 循证护理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肿胀效果评价[J]. 医药前沿, 2019, 009(034):160-161.

[5]陈琪, 彭丽雁, 何玥,等. 微信联合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 27(05):109-113.

[6]孙秋萍, 邵清. 护理程序式宣教策略对留置PICC导管的乳腺癌患者对其知信行水平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038(015):233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