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化背景下大众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知信行现况调查及疫情对该战略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态化背景下大众对《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知信行现况调查及疫情对该战略影响

林云康 晋启恒 张瑜(指导老师)

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摘要 目的:经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众对于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知信行现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同时增进大众对该政策的认识。方法:通过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以二维码海报的形式将问卷通过主流网络社交软件传播,发放问卷680份,有效问卷数680份。结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大众间的认知度较低;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极大多数调查对象愿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给予了后续工作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疫情常态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众知信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但我国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力克疫情,铺开了一幅共战“疫魔”、共克时艰的神州抗疫图,谱写了发挥制度优势、运用治理能力战胜重大风险考验的壮丽篇章[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一份2016年颁布且意在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的国家战略,[3]其作为中国发展模式包含的独特的中国经验与思想更应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这一特殊背景下得到人们的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方式

通过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以二维码海报的形式将问卷通过主流网络社交软件传播,发放问卷680份,有效问卷数680份。

1.2研究对象结构

18岁以下41人,占6.03%;18到25岁278人,占40.88%;26到30岁86人,占12.65%;31到40岁101人,占14.85%;41到50岁132人,占19.41%;51到60岁39人,占5.74%;60岁以上3人,占0.44%。

在调查中青年人占到了大多数,因此调查报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国青年人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知信行现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为相关人员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统计结果

2.1大众“知”

2.1.1数据反映的现况

根据饼状图统计结果显示,高达65.88%的调查对象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太了解,而对其比较熟悉的人群只占总人数的3.97%,这说明“健康中国2030”在大众间的认知度较低。见表1


61b1bd9d08def_html_8f784bceac84198c.png

表1 大众对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了解程度饼状图


进一步利用交叉分析,探究职业与了解程度的关系。设定自变量X为“被调查对象当前的职业(状态)”,自变量Y为“大众对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是否了解”,生成图表并推知:

在比较熟悉的人群中:医务工作者与公务员占比较多,而在读大学生占比最少。如表2、表3。

表2 职业与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了解程度关系表格



X\Y

不太了解

略有耳闻

比较熟悉

小计

在读大学生

177(66.04%)

84(31.34%)

7(2.61%)

268

医务工作者

65(56.52%)

42(36.52%)

8(6.96%)

115

公务员

15(48.39%)

14(45.16%)

2(6.45%)

31

教师

37(66.07%)

17(30.36%)

2(3.57%)

56

自由工作者

44(68.75%)

18(28.13%)

2(3.13%)

64

务工/农

15(75%)

4(20%)

1(5%)

20

从事其他工作

95(75.40%)

26(20.63%)

5(3.97%)

126


61b1bd9d08def_html_48ba7019194e42b4.png

表3 职业与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了解程度关系柱状图


2.1.2分析问题

根据上述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一、“大众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知度普遍不高”,二、“不同职业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认知度存在差异”并结合资料,“不同职业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认知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则可能是不同职业与政策的相关程度有所不同,并且了解政策的渠道与途径以及工作的人文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接触到相关政策概率产生影响。

2.2大众“信”

2.2.1数据反映的现况

经过数据分析,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有49.41%的大众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现持乐观态度,同时也有37.94%的人群为一般态度,而持有消极态度的人群占比接近10%。如表4。

由此可见,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有接近一半的大众仍然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保有信心,但问题同时也存在:占比并不少的态度为一般的大众以及有一定比例的消极态度人群,他们应当成为日后工作关注的重点。



61b1bd9d08def_html_f1e36fb9d5e838d3.png

表4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众对我国实现该规划的态度饼状图

2.2.2分析问题

从正面来说,本次疫情不仅是对国家制度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全体民众的一次重大考验[4]。《健康中国2030》为一份重要的有关“民生福祉、健康生活”的文件,在此特殊时期仍有接近一半比例的大众持有乐观态度,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党的统一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抗疫进程中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2.3大众“行”

2.3.1数据反映的现况

通过数据发现,绝大多数大众愿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给予了我们工作极大的动力。如表5。

61b1bd9d08def_html_aeb45756392db274.gif

表5 关于大众是否愿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力量饼状图

2.3.2分析现况

通过问卷,我们得出了:大众普遍愿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为有关部门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了群众保障。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公民普遍缺少参与行政管理的主观能动性[6]。但时值疫情常态化期间:抗疫过程中,广大中华儿女展现的伟大的爱国、团结、奉献、奋斗精神,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再现,也是对中国国家制度优势的弘扬[7]。遇到困难不畏惧、共进退,这才是我们中华儿女应有的气概。

4.小结

社会治理理论认为,社会公益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主体不明确而不会被激发[8]。但在本次疫情中,各地政府实时通报疫情防控成果与确诊病例,与大众做到的高度的信息共享。政府部门贯彻落实了“为人民服务”,不断寻求积极改变,促使疫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以有效控制。

十九届五中全会中也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1]疫情常态化是背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核心。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支持并参与党的规划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在此特殊时期,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发挥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大众的积极性,将健康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378号建议的答复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9.1

http://www.nhc.gov.cn/wjw/jiany/202102/3ec9c93769214db59186510696283a7f.shtml

[2].颜晓峰.中国制度和国家治理在抗疫斗争中经受大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4):4-1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

[4]乌兰哈斯.在疫情防控大考中看“中国之治”新境界[J].大理大学学报,2020,5(11):50-54.

[5]王晓迪,俞春江,瞿先国,刘新功,倪荣,郭清.治理视阈下公民参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施路径[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10(05):39-44.

[6]魏昊. 信息化条件下我国阳光政府建设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7]田克勤,张林.全球抗疫下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优势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9-17.

[8]钟明华,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维审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2):23-28.

[9]]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6):105-111+163.

[10]赛柏蓝器械 国家发改委:20天生产5.7亿只口罩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00225/content-1090477.html

[1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30(01).


项目:皖南医学院2020年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研究(2020jyxm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