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患信任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患信任度的影响

王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4011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对护患信任度的影响。方法:收集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这8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创伤骨折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41例创伤骨折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患信任度为97.5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护患信任度85.37%(35/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早期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护患信任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创伤骨折;护理效果;护患信任度

在临床上创伤骨折十分常见,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外力伤害,通常伴有比较强烈的疼痛[1]。临床实践表明:创伤骨折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心理变化较大,情绪焦虑、暴躁,治疗配合度较低,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所以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要加强对患者临床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本次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这8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3-76岁之间,其中男性一共有25例,女性16例;研究组的41例患者年龄为24-77岁,男性为26例,女性为15例,两组创伤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入院时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刚刚入院就医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快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然后帮助患者办理入院相关手续,做好患者病情记录。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住院环境进行调整,主要是加强清洁工作,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导致创口感染。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合理需求对病房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调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③早起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时就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主要是告知患者创伤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同时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为创伤骨折患者讲解成功治疗案例等方式,让患者放松心态,消除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创伤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护患信任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使用t值与卡方进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检验,用P值对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创伤骨折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41例创伤骨折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创伤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1

46.35±3.24

35.46±2.18

45.37±3.52

34.38±2.09

研究组

41

46.24±3.12

28.61±1.82

45.38±3.49

27.28±1.92


2.2 护患信任度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患信任度为97.5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护患信任度85.37%(35/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患信任度对比

组别

例数

完全信任

部分信任

不信任

信任度

对照组

41

19(46.34%)

16(39.02%)

6(14.63%)

85.37%

研究组

41

26(63.41%)

14(34.15%)

1(2.44%)

97.56%








3.讨论

创伤骨折主要是由于外力因素造成,通常比较突然,患者没有心理准备,加之创伤骨折会伴随较剧烈的疼痛,所以患者会产生抗拒与焦虑等负面情绪[3]。这就需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为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4]

早期护理干预时一种新的护理方式,主要是针对 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开展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在早期护理干预中首先是在患者入院时期为其提供服务,从而从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然后再积极开展环境护理,让患者身处于较舒适治疗环境中。最后通过早期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临床研究表明:两组创伤骨折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41例创伤骨折患者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护患信任度为97.5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护患信任度85.37%(35/4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早期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护患信任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瑞青. 基于骨科损伤控制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5):122-124.

  2. 余金蓉,彭洪梅. 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 西南国防医药,2019,29(08):868-870.

  3. 熊晓燕,于文革.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J]. 心理月刊,2021,16(19):113-115.

  4. 周莹. 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2):172-174.

  5. 谭红英.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20):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