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报告

桑大成

六安市中医院 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目的 考察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过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9年3月~8月期间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在2019年9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普通急救护理方法,研究组采取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过程中临床指标以及急救后两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医生接诊时间、接受影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时间以及接诊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7天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接受治疗的等待时间,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一体化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高血压通常是由于患者血管壁被脂肪类物质附着增厚引起,常常会导致其他类型的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患者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严重的可危及生命[1]。患者由于血液在脑组织中发生占位,对患者的脑神经产生损伤,多数患者会出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生活与工作。因此越早的接受治疗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本文旨在考察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9年3月~8月期间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在2019年9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女22例,男30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2.9±2.4)岁。研究组女23例,男2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3.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救治方法,包括急诊护士接诊后分配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吸氧等救治方法,按照一般急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

研究组: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法,包括:(1)成立护理小组:根据急诊科人员的资历情况,选择3-4人,其中包括专科医生1人并担任小组组长,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特点、临床表征以及救治处理方法进行培训,并将职责划分到个人,专科医生负责抢救措施的实施,急诊护士负责对患者的护理、家属问询,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脉搏)等的监测,制定轮岗方案以确保24小时均有小组成员在岗。(2)接诊、分诊:患者分配到急诊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基础信息通过对身份证或医保卡识别模块进行录入,采集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录入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特征标记,采用“红、黄、蓝”三种颜色腕带进行区分紧急情况,由重至轻。(3)检查绿色通道:在急诊护士的辅助下将患者送至急诊抢救室。立即开启高血压脑出血应急流程,对患者进行生化以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检查,对其生命体征开展颅脑CT、MRI等检查,以达到尽快确诊的目的。(4)治疗准备。

1.3评判标准

1.3.1 急救效率指标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急诊医生接诊时间、患者接受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时间、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

1.3.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 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为依据,对患者抢救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45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负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D),两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描述,数据组间差异进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医生接诊时间、接受影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时间以及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 1两组患者急救效率的比较(61b1b76a97fbe_html_45a6cee1fc8bf261.gif ±SD)

时间

例数

医生接诊时间(min)

接受影像学及生化指标检查时间(min)

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min)

对照组

52

6.37±1.56

23.26±2.57

91.34±8.21

研究组

52

3.88±1.04

12.11±2.01

49.58±5.24

t


9.577

24.644

30.918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

经过急救治疗7天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为(6.05±0.89)低于对照组患者(9.38±0.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逐年加剧,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的高发疾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且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大等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重、发病急以及致死率高的特点[2-3]。患者出现脑出血后,在脑组织中出现占位并出现水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与占位时间成正相关,因此对于减少患者治疗等待时间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4]。由于常规的急救流程过于复杂,且前后衔接不顺畅,患者在等待专科医生接诊、常规检查等的时间过长,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进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后,将过程优化,护理责任下放到个人,使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责任更加清晰,建立绿色通道,明确专科医生,减少了接诊等待时间与检查时间,医生用更短的时间拿到检查报告制定治疗方案,为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提高预后效果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接受治疗的等待时间,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苟雪梅.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3):83-85. 

  2. 王丽娜. 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50,161.

  3. 问小瑜.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164.

  4. 白秀花. 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东方药膳,2020(2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