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二声部合唱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小学生二声部合唱探究

方圆

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镇南王昝小学 河北雄安新区 071700

摘要:合唱属于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合唱和其他的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难度,比较复杂,这也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合唱讲求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配合,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协调性和表现力,为了提升小学生二声部合唱顺利的落实,教师需要对教学做好进一步的设计和有效的控制,提升二声部合作教学的策略,本文就小学生二声部合唱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二声部合唱;音乐教学

音乐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音乐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样,而且音乐教学更侧重学生的实践,对于音乐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合唱教学中二声部教学至关重要,但是虽然二声部教学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必须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二声部合唱的具体策略,提升授课的效果和质量。

  1. 小学生二声部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认识能力有限

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合唱的时候滥竽充数,而且一些学生为了彰显自己,没有考虑到整个合唱团队,故意的放大自己的音量,这样影响到了合唱的整体效果,从而导致了课堂的不和谐。除此以外也有一些学生在合唱的时候存在着不自信的情况,所以音量较低甚至不敢开口,这样会使得整个合唱声音忽高忽低,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合唱的效果和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年龄和阅历上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而且也不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无法有效的感知二声部合唱的和谐性,缺乏一个整体意识。那么就会出现学生在单独练习的时候表现得比较理想,但是一合唱效果就不佳这样的情况,这主要也是因为学生认知能力差,二声部合作缺乏合作意识导致的,所以这方面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应该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1. 教学方法相对单调

在合唱教学中二声部教学是比较专业的,需要针对性的开展各个方面的训练,像是音准的训练还有气息的练习等等,教师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才会变得更具备针对性,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从目前小学合唱二声部教学的情况看,教师采取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习惯给学生讲授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记谱子,学节奏,这样学生的兴趣肯定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调动。

  1. 小学生二声部合唱策略

  1. 二声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模仿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在进行二声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去模仿旋律和节奏,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了解音高和节奏,为学生声部学习奠定基础。因为低年级学生对乐谱不了解,教师就可以用啦来给学生进行旋律的演唱,然后让学生模仿,通过反复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音的高低的概念。这种教学摆脱了传统理论的讲解,让学生用耳朵听和模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音高和节奏形成自己的概念,借助模仿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 猫和老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让学生进行配合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演唱的趣味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模仿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二声部教学的效果,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1. 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聆听能力,让学生学会感受

聆听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尝试让学生听一些二声部合唱的曲目,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聆听其中的片段,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聆听的积极性。而且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一定要注意不是盲目的听,一定要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可以建立起学习合唱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某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独唱和合唱的不同版本,同时借助相关的图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可视化的影像,让学生获得生动的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借助可视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授课效果。所以教师在落实二声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学生聆听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感知中,进而为后面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合唱教学坚持从简单到复杂,落实阶梯式教学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的时候,可以从让学生轮唱开始训练,然后逐渐的过渡到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将合唱教学转化为轮唱,教师演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自己的小回声,通过这个训练来帮助学生认识音高和节奏这些问题,在具体演唱的时候让学生模仿回声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声部之间的干扰。当学生进行了熟练地演唱之后,就可以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互相轮唱,这样的教学坚持了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技巧。另外就是在学习节奏的时候也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度。在合唱教学中节奏训练是一个难点。那么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节奏进行简单化的处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比如学习四个十六音符时,教师就可以将其改为两个八分音符。当学生掌握数量之后,教师可以再进行还原,这样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形象化的指导,可以让一些无形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

  1. 从基础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那么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激发学生音乐合唱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音乐故事和技巧,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音乐的魅力,能够主动融入到合唱学习中,了解合唱背后的故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各种困难,提升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1. 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声部歌唱和其他的歌唱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性。那么教师在落实这部分教学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合作的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音乐素质存在着差异性,一些学生在合唱学习的时候想要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有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较低,存在着自卑情绪,所以合唱的时候表现的不够积极,这样合唱的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帮助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合唱的活动中,进而提升合唱的能力,实现音乐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学生能力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音乐新课标中指出了音乐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合唱学习,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得学生充分的受到美的感染。那么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合唱教学中二声部教学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效的途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获得合唱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富娟.浅谈小学二声部合唱科学发声练习的有效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10):584.

[2]张长弓.小学音乐课堂二声部合唱有效音准训练初探[J].福建教育,2017,(022):33-34.

[3]黄铭霞.技巧与情感并重让合唱韵味十足-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