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考试改革 探索

张熙凤 黄锦梅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高职院校实施“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改革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以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平法识图课程进行“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为例,给出了具体的课程改革措施,对“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课证融通;课程改革;平法识图

课程考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其功能的发挥对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重要影响。课程考试的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改革相配套,将知识考核与综合能力鉴定作为课程考试的两大要点,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有效地促进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将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根据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平法识图》课程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职业工作领域的结合,与生产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职业能力,毕业后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本课程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技能、知识、素质的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融入一个个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项目教学的实施中,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任务驱动、情境教学为主,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打破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和实践脱离,先理论后实践的学科型模式,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将“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环境,能力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课证融通”项目化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课程考试改革。

树立以“能力本位”的考试理念在课程考核内容中增加课外激励考核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综合能力。

本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评测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平法图集中关于结构构件钢筋的计算原理,如何按照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规范地完成工作等职业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预算员、技术员等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否具备了工作积极、主动、团队合作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此,我们建立了实施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分别从“动手能力”“知识目标”“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四个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手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识读图纸、掌握计算原理,进行实际算量等方面的能力;对于“知识目标”,着重考核学生对各种结构构件计算原理和运用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方法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工作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社会能力”则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有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由总结性考核为主体转向形成性考核为主体。加大实践操作和技能考核比重,强调形成性考核,彻底的转变教师面授、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课程办法,积极倡导“能力本位”的考核机制,考核模式充分体现合理、公正、能力为主的评价思想。突出考核模式的多元化特点,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考核。

本课程总体评价分第一课堂课程考核与第二课堂激励考核相结合。

第一课堂课程考核由二个项目构成:第一项,课程教学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20%,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提问、作业、案例分析、讨论发言、实验报告等评定成绩。这种课程教学过程考核直接影响到所学课程的最终成绩,能够引起学生对每节课堂学习过程的重视,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中。第二项,项目过程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法识图综合能力测验”考核项目要求;平时实训时一项目一考核,也就是教师在每个实训项目完成时,就要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不过关的学生,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来练习。同时让实训室变为学生的“自习室”,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在项目过程考核中通过教师考核与学生的再次操作达到对操作技能融会贯通的掌握,让全体学生能达到“预算员”考证考核要求。每次考核过后,教师及时评价,通报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实践证明,这种一项目一考核的过程考核,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竞争意识和强烈的成就感。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这种考核方式教师会很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课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案实施后,学生基本都能顺利通过。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了解学生对于这种考试、考证方式非常认可,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保证了“课证融通”项目式课程达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玲.基于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高职教育,2011(12):91-92.

[2] 周天沛.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