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在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上优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电力企业在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上优势探讨

姚钟武 林忠喜 徐丽红 柯金豪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天气大数据系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电力企业在搭建天气大数据系统中具有强大且独特的优势。基于电力的天气大数据系统能够巧妙利用电力系统原有硬件的潜在价值,发挥电力企业在天气大数据系统的作用,综合分析,电力企业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优势突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优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电力企业;天气大数据;独特优势;电力硬件的潜在价值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网技术不断发展,系统保持优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此同时,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在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上也体现出突出的优势。

1天气大数据系统的搭建意义及构造

现今,各行各业对精确气象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但目前我们可获得的天气数据仅限于每日的天气预报和少量的天气监测站的数据,原本的这些少量数据已完全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因此,亟需一套能为我们提供海量精确天气大数据的系统,能使我们对所关注的任何地点的天气信息触手可得,并为我们提供精准且实时的天气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监测、记录、提示、嵌入)。

天气大数据系统主要包括:气象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施、服务器、个人终端。通过气象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施、服务器及个人终端环环相扣,节点之间有机结合,形成系统。

2系统基于电力平台的优势

我们发现:电力企业在搭建天气大数据系统中具有独特且巨大的优势。通过基于电力设施搭建系统可充分利用电力系统设施独有的几大内在价值,大大降低建设成本。

2.1 信号优势

进行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增强电网的供电能力,降低电网运行维护成本,优化电网监测模式,提高电网运行水平,是配电网络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发展飞速,逐渐出现了自动化智能技术。这为天气大数据系统的搭建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特别是在大数据的通信通道上已有非常多可利用的现有通信条件。

在进行了配网智能化之后,电网已广泛布设了足够多的通信传输网络,且电力的通信网络具有足够多的信息承载余量,这样就完全免去了一般气象站建设中的通信设施搭建及流量费用,表现出信号优势。

2.2 露天优势

电力企业拥有大量的户外电力网络设施,比如广泛分布在城市、农村、山区等等各个地方的电力杆塔,户外变压器等,还有大量的配电站房,比如配电室、环网柜、开闭所、变电站等,这些站房的空地和屋顶都为气象采集提供天然的露天场所,其面对风吹雨淋等气候征象,具备采集降雨、风力风向、气温等多种气象信息的先天优势。电力设施中的电力杆塔,其位置和高度都可以很好的满足采集气象信息的要求。

2.3 供电优势

常规气象站建设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供电设施的搭建供电方式。供电方式普遍有市电供电及其太阳能供电。一般来说气象站的建议用市电供电,市电供电便捷平稳。若是野外气象站则往往采用太阳能板供电方案。太阳能供电方案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太阳能硅板,电瓶及其蓄电池充电控制板。但太阳能供电的特点是:价格昂贵、维护麻烦、寿命短、供电不稳定。无论是市电供电还是太阳能供电,对于现有气象站而言,供电设施的建设都是一项相对昂贵的支出。

而基于电力建设的天气大数据系统中,气象采集节点就不存在以上问题。配电网络设施如电线杆塔、配电站房本身具备强大的供电能力,气象数据采集设备围绕其搭载,取电方便,大大节省了供电设施建设的开支。

2.4 场地优势

电力系统拥有非常庞大且分布广泛的各种电力硬件,可为微观气象监测系统的搭提供免费且宝贵的占地资源。以福建莆田地区为例,建设一个可以足够精确的天气大数据系统大约需要1千个气象采集节点。而福建莆田地区户外公用配 变的数量在2020年已达到11915台,公用的0.4kV低压电力杆数量在2020年已达到172598基,公用的10kV电力杆塔数量在2020年已达到131843基。这为天气大数据系统中的气象采集节点布置提供了海量的天然的场地供其挑选。

电力企业在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上的场地优势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电力企业无论在市区、郊区、农村还是山区都分布着其自有的大量硬件和场地,这与天气大数据需要节点广泛分布在市区、郊区、农村还有山区相契合。

结语

电力企业在布局天气大数据系统上具有非常强大且独特的优势,可充分挖掘出电力硬件的潜在价值,对内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对外产生重大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慧聪,管荑,梁素杰,李娜.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的电网气象类故障快速研判方法研究[J].电气传动,2018(37):54-59;

[2] 魏晓川,王新刚. 基于气象大数据的城市电力负荷预测[J]. 电测与仪表,2021(2):90-91;

[3] 高阳,李哲等. 电力气象系统数据存储优化方案[J]. 现代信息科技,2018(1):25-26;



基金项目: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项目(项目编号:5213202100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