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科幻片的情节模式和角色类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人工智能”科幻片的情节模式和角色类型

胡郁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102206

摘要:“人工智能”科幻片具有相似的情节模式和类型角色。从情节模式上来说,它们时常围绕着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争夺地球的控制权;从角色分类上来说,人工智能被分为了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这三种人工智能在诸多电影当中都有非常生动的描绘和体现。

关键词:人工智能 情节模式 类型角色


大多数的“人工智能”科幻片都隐含着一个内在主题: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实现梦想,还是将人类带向灭亡?我们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到底由谁来掌控我们的未来世界,人工智能还是人类?在此基础上,故事将演化出不同的情节模式,以适应不同的主题需要。接下来,我们就从“由人工智能控制的世界”和“由人类控制的世界”这两方面来探讨由此发展出来的不同的情节模式和故事策略。

  1. 由人工智能控制的世界

科幻片经常会描绘这样一种情境:人类对世界的控制权被机器人所篡夺,他们在机器人的驱使下,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甚至走向灭亡。机器人和地球人争夺对世界文明的掌控权,从剧作上来说,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不少科幻片都重复着同一种情节模式:人工智能发生叛乱,造物主将面临所造之物的威胁。具体来说,机器人在人类的帮助下,拥有了自我意识,甚至进化得比人类更加聪明、更加强壮。然而,机器人却拒绝服从人类的命令,甚至发动暴乱或战争,意欲摧毁人类。系列电影《终结者》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美国开发了一款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名叫“天网”。人类在研发它的过程中,赋予了它自我意识。不幸的是,“天网”逐渐以人类为敌,认为其创造者是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大障碍。于是,“天网”开始反噬它的创造者,并意图用核武器来灭绝地球上的所有生灵。除此之外,《明日世界》、《机器人9号》等科幻片也描写了同样的反叛型机器人。为了夺取人类文明的控制权,为了彰显远胜于人类的聪明才智,他们最终决定消灭人类,占领地球。因缺乏人类的道德意识,这些人工智能自然而然地站到了人类的对立面,它们是电影中的绝对反派。


  1. 人类主控的世界

在一些重要的科幻作品中,作者所建立的未来世界是由人类主导的,人类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掌控人工智能,进而衍生出一些主要的情节模式:有些情节描述了人类如何禁止人工智能夺取文明的支配权;有些则是让人工智能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工具;还有些则干脆将人类和机器人联合,成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首先来看看第一种情况。在一些情节模式中,人类曾遭遇过来自人工智能的背叛和侵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自身的生存权,他们会发展出更加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并限制人工智能拥有更多的权力。

在另一些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是作为“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而存在的,因此,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严格遵循了“机器人三定律”,前者始终保持着对后者的控制权,而后者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违逆前者。

科幻片里还有一种人工智能,它是将有机和无机体结合在一起,通过极其强大的技术手段创造出类人的机器人,甚至很多时候,就是将有缺陷的普通人改造为“超人”,从而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普通人”的智力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


当今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越发繁荣。按照不同的智力水平,人工智能被分成了三大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有智能人的一些特点,但它远不如人类的智能灵活和多样化。它的目标是发展研究人类和动物智能的理论,并能通过建立工作模型来测试这些理论。1弱人工智能已经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谷歌翻译软件、垃圾邮件过滤器等都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强人工智能的能力跟人类差不多,它能够思考问题、进行具象或抽象的思维、快速学习等操作。它的目标是建造能够思考、拥有意识和感情的机器。2而超人工智能则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要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3

科幻片当中的人工智能大多是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按照智能的高低,我们将之分为三种角色类型,它们分别是:机械战士、生化机器人和非类人属性的计算机。

机械战士是科幻电影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人工智能。他们是由电脑程序或电子电路来控制机械,具有模仿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特性,能够自动取代或协助人类执行任务。在动画电影《机器人瓦力》中,瓦力就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它是一个专门进行垃圾分类的机器人,当人类进行星际移民,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巨型垃圾场。垃圾清洁公司就会派遣瓦力这样的机器人,对地球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另一个例子是系列电影《变形金刚》:汽车人能够随意的变形,为世界和平而战,与霸天虎进行激烈的较量。

第二种角色类型是生化机器人。生化机器人兼具了生物体和机器人的优长,是一种融合了有机体和微电子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一般被分为两类。第一类简称为电子人,通常是将人体的一些组成部分替换为电子设备控制的机器,以达到使用高科技来增强生物体的能力。电子人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如果我们在半身不遂的病人大脑中植入一块电脑芯片,病人就可以传递自己的神经信号给电脑芯片,再由电脑芯片发射信号来支配义肢的行动。甚至于,科学家还有一种更加疯狂的假设——“人脑机器人”,就是将人类的头脑和机械的身体嫁接在一起。就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而言,人脑机器人还是一个纯粹的幻想,然而,这样的机器人在科幻片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第二类生化机器人是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一种模仿真人外形的机器人,它最早出现在一本1886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未来夏娃》当中。这种机器人由四大部分组成:生命系统、造型解质、肌肉和人造皮肤。人工智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家希望有朝一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创造出真正的人形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头部植入了电脑芯片,而身体的其余部分则布满了利用基因技术制造的人造骨骼、肌肉、皮肤等组织。当人形机器人运动时,头部的电脑芯片会传输命令给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系统来控制它的全身。在电影《银翼杀手》当中,复制人瑞秋就是这样的机器人。她的智能和感觉与人类相同,唯有通过“移情测试”来掌握她在外界刺激下的呼吸作用、脸红反应,才能判断出她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复制人。

最后来谈谈超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往往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计算机,它们拥有极高的智能和自我意识。电影《战争游戏》讲述了一名天才黑客少年的故事。这位叫大卫的少年玩起了一款叫做“全球热核战争”的游戏。这款游戏连接着美国军方的作战反应系统。超级电脑约书亚将大卫误认为苏联一方,它试图说服美国军方相信苏联的核导弹即将入境。即使军方决定缓解局势,约书亚还是会继续发射核弹并赢得这场游戏。系列电影《骇客帝国》则运用了“母体”的概念。母体是超人工智能建立起来的电脑程序,它通过把人体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母体连接在一起,为人体源源不断的输入了电脑系统的感官刺激信号,从而创造出一个虚拟世界。直到救世主尼奥从这个虚拟世界清醒过来,为了唤醒更多的人类,他带领他们建造人类栖息的家园——锡安。


总之,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已经成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随着这股风潮的涌现,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科幻片也将越来越多的占据主流院线市场,产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通过研究,我们能从这类科幻片中获取大量的情节模式和角色类型,它不仅指导着中国科幻片的类型化创作,也值得后人不断的去探索、追寻人类的未来命运。



文 / 胡郁(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北京 102206 )


1 【英】亨利·布莱顿 霍华德·塞林那《视读人工智能》,张锦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页

2 同上

3 《人工智能革命:人类将永生或者灭绝》:http://heshulong.baijia.baidu.com/article/45705


61a8855f98003_html_96b39f82c4ffea6c.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