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是亲民配方—促进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思维导图是亲民配方—促进小学低年级写话能力的研究

陈宝仪

佛山市顺德区东马宁小学 广东佛山 528325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表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思考的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等特点,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从说话到写话进行顺利的过渡,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提高学生对写话教学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的优势以及思维导图引导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策略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低年级;写话


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初级阶段不害怕困难,愿意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降低写话难度,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促写的提出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并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暂,很难把精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合理组织记忆过程。在让学生做看图写话时,学生往往出现观察不能有序,突出不了重点细节,想象偏离内容中心等问题,导致他们看到一幅图画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下手。而小学作文教学的根基在低年级,如果基础没打牢,会出现写作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等现象,因此寻找到有效的写作指导方法就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图促写的研究对象现状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写作是有抗拒感和依赖性。以我校二年级一个班(45人)为例,在一年级下学期写作教学时,发现他们遇到看图写话能说出图意大概就20个同学左右,而且表达不是很完整,甚至有些学生无从下笔;在语文园地里的写话练习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就只会依着书本的内容或老师的提示去进行训练,没有一点创新,都在套话。另外,在写话练习中,学生有三个比较明显的错误:生拉硬扯提升意义、写成没有细节的流水账、事情写得断断续续不连贯。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解决。

三、思维导图启发灵感素材

在小学语文写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地选择写作素材。将不同的景物、人物以及事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就可以将写话的主体结构展现出来,最后学生就需要根据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对内容进行扩充就可以了。学生教师的指导下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师生交流互动下形成明确的写作框架。

四、思维导图与灵感的碰撞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词汇量、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较缺乏,在写作方面往往面临着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小文章也是非常简单,很难进行延伸。而我借助孩子们的想象力,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文字来表达,帮助学生将其亲眼所见的、心中所想的运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学生习作的内容丰富了,语言生动了。

五、体会思维导图与写话的微妙

低年级的孩子在习作时往往缺乏细节上的描绘。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像画画一样画出来,在画思维导图过程中通过想象揣摩每一个细节,再将细节转化成语言文字。

下面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习作——《做家务》:

今天是星期天,我不用上学。我在看动画片,妈妈在做家务,于是我想,我要帮妈妈做家务。我先扫地,扫完地再擦桌子,妈妈说我真能干。

我让学生使用简单的图标与色彩将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给画了出来,再用曲线进行连接,事情的先后顺序也一一标记。当图画好后再让学生将图画上的内容用文字进行描述。

修改后的文字把事情的经过、情感清晰地表达了出来,其中还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写作技巧。

六、思维导图促写的有效性

(一)对学生来说

1.利于增强习作兴趣

思维导图工具在“ 学生兴趣激发、课内外阅读整合”等方面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思维导图用优美的线条,配上不同的颜色再加上一些提示性的显眼图式,加上关键词的提炼,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习作课堂变得“ 有声有色” “生动有趣 ”, 利用绘图的方式让学生摆脱了过去的习作课堂的枯燥感 。

如:在“自我介绍”写话教学中,我就把它分了几个步骤,让学生进行绘图:

(1)使用谐音和图像制作自己的LOGO;

(2)确定你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并联想色彩;

(3)逻辑清晰地深度展开关于你的有效信息;

(4)使用关联线条和插图讲出关于你的故事。

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叙述出来,比起一下子用文字表达,容易得多。

2.利于巩固主体性地位

“思维导图教学巩固学生习作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写“ 真”作文。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所以,它给予人的思维最大的灵活性、开放性 。

在写人物的时候,我给出学生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行延伸:

61a8725923a53_html_2ac43fa6ce4c18f.jpg

从思维导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个学生是一个并列式的布局——分别从外貌、性格、家庭、爱好四个方面写。这个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看图写话、口语交际都是比较单一,没有逻辑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学习,现在写作的语言流畅了许多,并且文章越来越有逻辑性,难能可贵!

3.利于激发想象力

思导图的写作结构,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有话可写的主题,提炼关键词后进行自由发散,这对于部分无话可写的学生,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困惑。不仅如此,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和经历的不同 ,所以造就了各具特色 。

4.利于提高素材积累的自觉性

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素材、语言积累的不足,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了课外阅读积累。学生大多数每天坚持写日记对于学校倡导的“ 课内外阅读整合模式 ”促进素材积累、促进习作能力提升这方面意识增强 。

(二)对教师来说

教师在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对习作课程目标体系的系统思考。为了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我们必须构建作文能力训练体系,明确“度和努力方向,”这样教学时才能“ 瞻前顾后”, 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后,教师在对思维导图的指导习作的提纲优势、发散思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内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小学阶段作文横纵向知识、能力体系进行了梳理 ,提升了教师整体把握作文教材体系的能力。

(三)对课堂的意义

思维导图辅助学生习作重在引导学生拟定写作提纲 ,并能促进内容的细节构思,引导学生将习作写“ 具体 ”。少讲多练的习作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进入习作教学后,整个习作教学模式改变了。思维导图辅助习作首先建立了一个作文构思系统,学生只需要照着模板进行发散思考,往里面添加细节内容即可 。

总之,这项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我还将在其他体裁习作教学中运用,并考虑在阅读、自主复习整理等教学领域进行应用尝试。  


【参考文献】 

[1]程瑞芳 . 运用插图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 [J]. 名师在线 ,2019(31).

[2]朱蕊 . 有效指导小学生说话和写话能力的实践与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3).

[3]胡雅茹 . 思维导图阅读法 [M]. 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4]黄丹花 . 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写作教学探研 [J]. 成才之路,2019(7).

[5] 李合意 . 导图引导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究 [J].语文教学通讯,2018(3).

[6] 杨婕 .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J].2019(4).

[7] 高璨 . 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课堂上的实践探究 [J].中国校外教育,2018(5).

[8] 吴英哲 .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亚太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