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徐春辉

漯河技师学院 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长期以来,残疾人的社会福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残疾人社会福利现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为残疾人事业作出贡献。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身体残疾或智力障碍,造成了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严重困难。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人格权利、政治权利、生存发展权利上与其他社会成员是平等的,这是现代文明社会通行的法律和道德准则。

残疾人社会福利不仅是各国福利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指标。

一、残疾人及其社会福利的界定

对于残疾人,国内和国外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界定。我国认为残疾人是指因病伤造成身体缺损或生理功能障碍,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日常生活的人。残疾人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二、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现状

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福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内容逐渐丰富,形势日趋多样,但随着社会文明的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其需求层次由单一的渴求温饱向多层次的发展需求转变。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落后的残疾人观念依然存在

表现为社会环境状况欠佳,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残疾人偏见、歧视仍普遍存在,一些部门执权者、工作人员及个别残疾人工作者不重视不关心残疾人事业、残联工作,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更滞后于整个社会。

2、城市无障碍建设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区内有的主要干道、主要商业街、城市中心区道路铺设了盲道,部分大型商业建筑、医院等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开始起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社会无障碍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建的设施还存在不规范,不系统,不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的问题,信息交流无障碍较为薄弱,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

3、劳动就业不足

随着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已不再是一句空话,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由于残疾人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和肢体的缺陷,降低了对社会职业的适应能力。不同的残疾只能局限于不同的岗位工作或勉强适应局部性的工作,而无法就业于自立能力以外的工作,这无形中限制了对社会适应性的领域。

4、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我国基本普及了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和初等以上职业教育,残疾人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高等特教学校少,只为数不多的大学有专门为残疾人开设的学院及专业。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全国只有少数师范院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

三、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对策建议

1、确立新的残疾人观

社会的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破除落后的残疾人观,树立新的残疾人观。残疾人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作为公民,有宪法赋予的合法权益。残疾人也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参与就业后,为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残疾人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树立新的残疾人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用新的残疾人观来指导解决残疾人问题,才有可能实现残疾人真正地、全面地回归社会生活。

2、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无障碍是残疾人应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如果他们在行动中无障碍,这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但直接关系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更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而且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要从三方面做起:第一,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第二,加快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第三,大力发展人性化无障碍设施建设。

3、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推动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二是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对残疾人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4、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残疾人提出了更高的自身素质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残疾人教育也必然由义务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延伸。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使更多的残疾人进入大学深造,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与重视,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是残疾人提高素质,开发潜能,平等参与主流社会,促进社会繁荣进步,共享人类文明成果的客观需求。

残疾人社会福利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上,也一定程度的反映在残疾人的福利水平上。残疾人社会福利作为福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发展水平、发展程度、发展格局等直接关系到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随着更多力量注入到残疾人社会福利领域中来,相信这一制度终会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代阔.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2019 第000卷,第003
[2]孙友然,庄璇,许巧仙.我国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2018第6期 

[3]张林.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救助现状与对策分析[J].2016第31期 

[4]路飞扬.老年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2019 ,第000卷,第012期

[5]刘臻.对长沙市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的探讨[J].2012第22期
[6]李佳.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以济南市为例[J].2020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