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视角下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基层统计视角下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策略

杨豪杰

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统计数据质量标准逐渐由固定评估模式变为用户核心评价,由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升华为数据解读分析,展示出了统计产品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可比性、一致性、适用性、可获得性和经济性等诸多优势。质量保证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引申与延续,贯穿于统计设计、对象确定、任务布置、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数据评估、数据发布、统计分析、资料整理归档等环节的全过程,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满足质量要求的基础能力,以此获取责任主体的最终信任。因此,真实准确地统计数据,是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和政府公信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统计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基层统计;统计;数据质量

1 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研究进展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长期的探索中,欧盟、加拿大等设计建立了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并就实施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这对我国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框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12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首次颁布了《通用国家质量保证框架模板指南》,为各国研究院所开展数据质量保证工作提供了技术和方法。结合这一文件,各国也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体系框架,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修正完善。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关于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研究逐渐由狭义层面扩展为广义层面,并以能否满足用户多样需求作为主要的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又由准确性这一单一指标转变为“快精准”的多元化指标,以此向着国外的多维度研究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用于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仍以考察目标准确性为主。国家统计局在2013年编制并发布了适用于我国统计行业发展的《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随后有些学者开始提倡通过加强统计数据评估管理的方式确保数据质量,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颁布实施了《国家统计局数据质量评估管理办法》,统计数据取得了不俗成效。

2 统计数据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对统计数据质量保障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并且在某些利益驱使下不愿主动配合完成数据统计工作;基层统计工作多由兼职人员完成,大部分兼职统计人员并不具备足够的觉悟,面对纷繁复杂的统计工作往往不愿倾注全部热情,加上缺乏约束力也不利于数据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统计数据多是用于评估政府工作政绩的,容易出现瞒报、漏报等违法行为,因此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由于统计执法队伍薄弱,很难规避管理统计造假行为,这使得很多任职人员心存侥幸虚假上报,对统计数据质量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有些基层单位忽视了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无法使用智能手段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预判评估,导致很多重要信息的统计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3 基层统计视角下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策略

3.1 基于统计过程变量管理的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统计名录管理,便于重复使用与验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部门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推进部门间名录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市场管理局、税务局、编办、民政局等部门行政资料,常态化做好名录库的更新和维护。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严格查看审核名录库中企业法人登记信息、企业申报入库材料等资料,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统计人员还需要加强与调查对象的交流沟通,并为调查对象提供所需的统计信息反馈途径,以此获得调查对象的信任,进而保障统计数据质量,也为后面统计数据的重复使用、验证工作夯实基础。

(2)合理设计报表指标,善用互联网技术。就当前基础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看,不同部门使用的统计报表类别差异很大,有的报表指标繁杂,设置的内容无法准确地进行计算汇总,例如,蔬菜生产总量、全面粮食产值、从业人员总数、各类农药使用均量等,明细不仅会耗费统计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还不一定能获得准确的记录结果,这势必会增加基层统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长此以往,也会让统计队伍产生职业倦怠情绪。有些信息如果能从行政记录中查询到就不会在深入基层探究。随着微机网络、智能软件的出现,很多统计信息可以通过“云计算+互联网”这一平台获得,这将显著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让其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实地调查及数据核查管理,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3.2 基于统计产品基础特征的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策略

(1)加强数据审核评估,确保数据及时准确。调查对象准确填报原始数据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数据审核评估工作,通过对各指标涉及的基础数据、实物量指标,以及相关行政记录和部门统计数据、历史数据的比对分析、调查研究掌握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数据质量抽查、检查掌握的情况等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此判断分析不同数据间的关联性、逻辑性,采取适宜的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判断,对于可能出现数据质量的情况进行追溯,并对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核实与确认。要对数据质量评估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可追溯、可核查,评估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管,以便于后续的资料分析与调用。

(2)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减轻数据保证压力。统计数据作为评价考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杆,常常表现出较强的结果引导功能,当前的考核体系多是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数据在对不同类型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时仍有不少问题,总结下来大致有:求胜心强、乐于攀比,为了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脱颖而出”而选择虚假瞒报数据信息,由此导致部分数据失真、丢失。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会使投机取巧的“聪明人”获得益处,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GDP、工业、贸易、投资、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切实发挥好统计的参谋助手作用。

(3)严惩统计造假行为,确保统计数据安全。加强统计“数据治理”,亟待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数据。除了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层面的约束,还需破除“唯数据”论。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部门,要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组织统计工作,认真记录扰乱统计工作的违规行为,对于公开扰乱、阻挠统计工作的领导干部要依法进行惩处;要持续清理纠正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精神的文件和做法,严防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干扰。

(4)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执行力,确保统计数据安全。结合统计工作特征健全统计信用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大统计失信企业的管理惩戒力度,集中力量管理统计执法队伍,避免基层统计工作出现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采取“双随机”的执法检查方式,严肃查处各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通过法律手段营造公开透明的统计调查环境,将存在瞒报、虚报统计数据的调查单位纳入全国失信系统,净化市场环境并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自觉遵守法纪法规,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4 结束语

在进一步保证数据源头质量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统计执法,严惩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不断优化统计生态环境。鉴于此,有必要从基层统计视角入手,制定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兰丽,刘洪.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省域GDP数据质量评估[J].统计与决策,2021,37(7):5-9.

[2]杨景祥.以“四化”为目标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J].中国统计,2021(3):26-28.

[3]周玲.联网直报环境下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