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市杨树发展意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灯塔市杨树发展意见

金伟

灯塔市城乡生态绿化和河岸环境治理中心 辽宁省灯塔市 111300

摘要:在灯塔市西部平原人工林面积中,有80%以上为杨树,木材生产有95%以上来源于杨树。与此同时,以杨树优质壮苗培育,抗旱造林系列技术、一大批优良列性系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杨树发展正朝着集约化和良种化方向迈进。但是,随着自然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干旱少雨已经成为制约杨树在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针对变化了的自然条件、及时科学地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改善传统的造林、营林方式,在技术上、品种上不断创新,力争使杨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灯塔市 杨树 发展意见

一、 杨树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建国初期杨树被较大规模地应用于防护林建设开始,到现在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虽然杨树传统的育苗和造林方式得到了彻底更替;杨树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用材林、防护林、固沙林等多林种的营造;杨树品种的应用基本上实现了优良无性系化和区域化栽培;确定了适合本地区域栽培的主要品种并不断得到更新换代。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该看到杨树的栽培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客观与主观问题:

1、受全球性自然环境变化影响,近几年灯塔市的自然环境条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特点为:大气干旱,降水量不足,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地上水散失较快,暖冬等造成林木缺水。这些已经成为本地区杨树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也是近两年来本地区杨树林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

2、认识问题。总结我市杨树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存在着“过热或过冷”的两个极端现象。过去“杨家将”一统天下,忽视了针阔结合、乔灌结合,结果降低了林分质量和抗御灾害的能力。近几年,当我们逐渐认识到盲目营造杨树纯林的危害,又忽视了立地条件及林种对杨树的需求,产生了全盘否定的倾向。

3、品种问题。首先是还没有完全实现区域化栽培和适地适品种,现实存在有什么品种育什么苗,有什么苗造什么林。其次是盲目引种,不遵循引种的最基本规律和立法,不做研究、不搞试验,盲目引进和推广。

4、缺乏对杨树与立地条件的研究,主要是初植密度过大和品种与立地条件不符,导致成活率、保存率下降以及中龄林以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而死亡。

5、缺少必要和科学的抚育管理。如果我们对上述问题认识不足和不加以改正,杨树这一优良树种的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杨树良种化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将遭到不应有的损失。

二、杨树在灯塔市发展的优势

虽然近几年连续干旱和地下水资源的明显不足给杨树生存与发展带来危机和困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本地区发展杨树的优势。

1、地位优势:杨树是一个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的树种,其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带及寒带,既20°N到70°N之间,而灯塔市地处41°12′58″N至41°36′32″N,正处于其分布的中央地带,故此,其土壤、气候等条件均适宜杨树生长的需要。

2、种质资源优势:灯塔市杨树种质资源较为丰富,乡土杨树有小叶杨、小青杨、小钻杨,沙兰杨等,这些种类与变型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耐寒特性。另从七十年代初到目前的30余年,先后引进和培育出了近50余个杂交无性系,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为杨树在本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水资源优势:灯塔市地处辽宁省中部,浑河以东,太子河以北。位于41°12′58″N至41°36′32″N, 122°54′26″E至123°40′12″E。市境东部属长白山系千山余脉,东与本溪山水相连。有太子河、浑河、北沙河流经我市,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

4、栽培技术优势:长期的栽培实践我们探索和总结出许多成果和经验,如优质壮苗培育技术、机械开沟深植技术、注水抗旱造林技术、覆膜保水造林技术等,还引种荷兰3930杨、荷兰64杨、辽宁杨、辽育一号、辽育二号等一批抗性强,较为速生的新无性系。这些既有较高科技水平,又有明显地域特点的新技术、新品种对全市的杨树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5、木材市场优势:杨树木材生产始终是全市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就目前每年27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就为大力培育杨树人工用材林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发展杨树,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立地条件选择问题

长期以来,在灯塔市的杨树造林生产中,存在着造林设计与立地条件相脱节的问题。使许多造林地出现造林不见林,见林不出材的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大面积杨树呈现灌木状的“小老树”生长状态,一遇到干旱年份成片林枯梢甚至死亡。杨树作为一个速生的阔叶树种之一,有其特定的生长立地条件,主要指标为地下水位4m以上,PH值小于8.2,栽植密度以每亩不超过60株,以地下水位1.0—2.5m的二类和2.5—4.0m的三类地上水为最适。因此今后的杨树发展应体现在科学的立地划分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

2、正确认识杨树在林业发展中的地位

灯塔市杨树人工栽培从7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营林场及各乡镇对杨树造林极其重视,同时也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使灯塔市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杨树木材生产基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对全市的杨树人工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其良好的生态防护作用及速生特性,仍是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四旁绿化”的首选造林树种。因此,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先进的技术,是灯塔市杨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3、正确认识杨树品种的区域适应性

适地适树一直是指导林业生产的一条基本原则,但对于杨树来讲,其品种(无性系)较多,各品种对于立地条件的适生性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林地规划时不但要做到适地适树、而且要做到适林种、适品种,这样才能使不同的杨树品种在其适宜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良好,发挥其良好的优势。按照杨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全市的自然条件,应划分为5个区,即:

平原区推广荷兰3930杨、荷兰64杨、沙兰杨、小黑杨、健杨、群众杨、辽宁杨、辽育1号杨、辽育2号杨。

沙区推广辽宁杨、沙兰杨、群众杨、白林2号杨、哲引3号杨;

东部山区推广中绥4号杨、小黑杨;

盐碱区(PH<8.50推广白城41号杨、辽宁杨;

城镇(村屯)公路绿化推广新疆杨、银中杨、健杨、白林2号杨;

4.推广混交造林和多品系造林

杨树适宜的混交树种有家榆、胡枝子、紫穗槐、洋槐、樟子松等。杨树造林还应大力提倡多品系混交造林,提高杨树林分整体生态功能。在混交方式上以带状混交或块状混交为主,慎用株间混交和行间混交。

5.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

从2002年杨树死亡原因调查情况看,在一些立地条件较好地块发生的树木死亡现象,究其原因是此类地块的造林初植密度过大,林分到达——定年龄后,树木之间营养水分竞争加剧,遇到特殊年份,树木群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表现为林分衰退,甚至死亡,因此制定杨树林分合理的密度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密度对树木的生长量影响不很大,但对林分的平均胸径和材积产量影响很明显,随着年龄增大,密度的作用越加明显。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因素的制约,林分初期单位面积株数起主要作用,林分后期,单株材积的作用增强。

增育大径材可采用5m×6m、4m×8m、6m×6m、和7m×7m、的株行距,每亩19-26株。培育中径材可选用2m×5m、3m×6m、4m×4m、5m×5m等株行距,每亩27-67棵。采取两行一带式造林,可采用2m×4m—8m、2m×4m—12m、3m×3m—10m等密度。但划入国家生态建设工程之内的杨树造林每亩不少于50株。

结束语:可持续的林业发展,应以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林业赖以生存的资源为基础。应该在灯塔市大力推广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如钻孔深栽造林、深松插干造林、机械注入造林、保墒膜应用、TC土壤改良剂、土壤保水剂应用及节水灌溉技术等,科学地应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杨树造林是灯塔市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