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临床转归的影响

乔娜 张敏娟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 目的 研究优化护理流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以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间,在我院脑科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的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成中采取优化护理流程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临床转归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其溶栓成功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模式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溶栓成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

关键词 护理流程优化;急性脑梗死;溶栓;临床转归

脑梗死,是脑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脑梗死爆发一般情况下多为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如不及时的进行救治,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脑部缺血与缺氧,给患者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救治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本文就以优化护理流程的护理模式干预患者治疗,观察患者在经过优化护理模式护理后,溶栓成功情况,临床转归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现将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与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间,在我院脑科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依据。并且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资料保密,同时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家属或者患者本身同意。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们随机的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人数相等各为35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58~69岁,平均年龄(60.28±3.96),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在对比组患者的年龄为59~70岁,平均年龄(60.93±4.21),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两组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及就诊时间均为1小时内。两组患者的病情症状、体质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每日按时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按照医师嘱咐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护理等。

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优化护理流程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基础性的护理:在患者住院前为患者办理好住院病房,住院病房要选择远离楼梯、电梯的房间,并且进行事前的消毒与通风。②饮食护理:患者由于急性脑梗死后,虽然经过急救病情稳定,但是依据无法自主进行进食,因此,此时应给与患者流食,以白粥等为主,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液护理,防治患者出现营养均衡失调,造成体质下降。待患者逐渐好转后,可适当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相应的如,虾、鱼肉、青菜等食物,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增强患者的体质。③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后,由于病症的折磨,加之对脑梗死后遗症的恐惧,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暴躁情绪,乃至不配合治疗。为此,医护人员,要定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排解患者的焦躁情绪,使患者能够放下思想包袱积极的配合治疗。④监护护理:对患者在溶栓过程中的心率、脉搏、血压、体温等进行定时的监测,同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能检测。⑤康复护理:待患者逐步好转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协助患者进行行走、抬臂等。⑥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待患者情况好转可以出院后,对患者家属进行患者在出院后的用药、康复、饮食等护理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进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转归以及溶栓成功率等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94例患者的溶栓成功率、临床转归、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等指标计量资料以(61a038b4728cd_html_4625e04497c028ec.gif )表示,t做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x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统计

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要高于对比组患者,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溶栓成功率统计[n(%)]

组别

n

成功/人

失败/人

成功率

研究组

35

35

0

100.00%

对比组

35

31

4

88.57%

P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统计

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转归的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转归统计[n(%)]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

临床转归好转/人

临床转归恶化/人

研究组

35

82.36±68.34

35

0

对比组

35

69.25±50.64

28

7

P


<0.05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目前是临床上脑科比较常爆发的一种老年脑科疾病[1-2]。急性脑梗死的特点是发病突然,致死以及致残率极高。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脑部大动脉粥样硬化造成。

临床上一般是采取静脉溶栓作为治疗的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静脉溶栓能够比较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的溶栓效果以及临床转归比较差[3-4]。为此,我院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对在我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采取优化护理流程的护理模式干预治疗,通过干预后,对患者的溶栓效果、临床转归,以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发现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优化护理流程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溶栓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转归,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凤霞,赵桂双.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71-73.

[2]杨立娜.流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7):208-209.

[3]刘霞,葛万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7-8.

[4]韩高雷.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0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