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陈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内科 上海 202150

【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十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使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引言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工作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等等,急诊内科本身也是护理任务比较重的科室,涉及多种类型的疾病种类和抢救患者,因此要高度重视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其抢救成功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前瞻性护理管理,进一步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心得,着重工作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管理,切实解决各类风险因素或者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而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为患者疾病进程的有效加快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所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涉及9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急诊内科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1例,女性49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4.35±1.38)岁,其中38例为中风,22例为心梗,20例为急腹症,有10例其他疾病患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护理该组患者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进行入院之前的指导和生命体征检查监测,配合医生的治疗等基础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在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有效实施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内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关注各类风险或者安全隐患的有效预防和评估判断,然后在护理质量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持续质量改进,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护理管理效能。在具体护理中,首先护理人员要充分做好相对应的急诊接诊准备工作。在接到急诊电话之后,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护理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出发,与患者的家属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着重把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并且口头传授的方式引导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同时更及时有效的救治,以此为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在接收到患者之后,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对应的急救药物干预和药物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关,着重做好患者的止痛和抢救准备工作,并且构建相对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着重做好前瞻性护理方案的有效制定和落实工作,按照前瞻性方案的具体内容推进各项护理工作,体现出应急处理预案和风险的防范干预等等。第三,在具体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充分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前瞻性护理过程中,要体现出各类风险的分级管理和有效应对,并且形成护理人员的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构建“护士长-护理组长与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见习护士”的层级管理模式,上层级护士负责管理、指导、培训下层级护士,建立长效综合培训机制,以临床护理小讲课、护理三级查房、护理会诊、护理晨会5分钟提问等岗位培训,确立相对应的长效培训机制,进一步提升其管理理念和专业修养,把岗位实践和相对应的培训进行充分的融合,以此体现出应有的质量管控体系和风险的应对处理。第四,要充分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质量提升,在实际的前瞻性护理,质量改进和优化过程中,要着重把握相对应的质控重点,要充分遵循相对应的技术规范和职业有序操作,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有效执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可靠,指导护士进行工作质量的提升和质量改进。严格按照相对应的要求和规程有序操作,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护理的可操作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而体现出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和安全有效。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6.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P小于0.05代表相关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35分(满分为100分)、95.56%(43/45)和0(0/45),对照组分别为83.21分(满分为100分)、84.44%(38/45)和11.1%(5/45),也就是,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这也充分表明,在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行。

3.讨论

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来说,涉及多种疾病类型,例如急腹症,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等,该类病情极为危重,因此要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不然的话,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前瞻性护理质量改进,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充分体现出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充分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和护理经验以及实践要求进行相对应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此体现出各类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为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成效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也要体现出人性化,科学高效的优势,在急诊接诊以及护理中转,院内护理,后期护理等方面都要有效强化,确保各个方面能够无缝衔接顺畅的推行各项护理管理流程,以患者为中心,着重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以具体分析结果为指征进行应对处理和质量改进,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和护理质量,使各类风险事件或者不良因素得到充分的规避,进而为提升患者急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改进管理模式,患者所呈现出的相关指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

4结论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充分明确,对于急诊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推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治疗,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种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滕遂川.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17(8):73-74,77.

[2]马淑贤,韩明华,刘桂峰等.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8,41(21):2559-2560.

[3]高咏萱.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2(8):1865-1866.

[4]杨丽娴,张秀凤.护理风险的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在急诊科病人抢救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29(1):142-143.

[5]侯慧芬,凌淑芬.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1(13):12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