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探究

彭光辉

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第一中学 贵州省 贵阳市 551100

摘要:高中地理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文科高考必考学科,为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特征,扎实掌握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将地理与生活联系,注重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这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拓宽和地理能力的培养将有所帮助。本文就高中地理学科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

引言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具体而言,在地理课堂理论学习活动中融入生活知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以学生日常生活蕴含的地理知识作为切入点,有效促进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用学生生活情景作为地理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深度,从而有效促进高中学生地理学业水平的提升。

  1. 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环境巧妙融合

地理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征;由于高中地理教学理论较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应用一些生活常识来辅助地理知识教学,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地方时和昼夜长短的概念时[1],借用生活中的日历进行课堂教学,运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通过日历联系生活进行分析;利用生活中谚语“夏至至短,冬至至长”讲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在课外研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朝南的水果糖分足的原因,主要是受太阳光照的影响,从而得出太阳光线在北半球是从南射向北的结论;通过测量学校旗杆影长来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根据太阳高度来推测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记录每天日出和日落的时刻,推测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这样将地理理论知识生活化,巧妙地将地理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1. 用生活化学习形式掌握地理知识

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地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新颖而富于变化,注重地理背景材料的呈现、分析;地理教学方式提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使得地理与生活有机结合,为地理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地理知识,并用已学地理知识来研究和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学习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引导学生解释温室大棚,海绵城市、城市热岛,乡村地区路灯光伏电池所蕴含的地理原理;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利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富于我们地理教师的责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重视在实践中研究地理理论知识,地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所处环境息息相关,地理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以生活化的学习形式开展地理知识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学习地形地貌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外环境观察地貌,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山谷、山脊、鞍部以及陡崖等山脉构造[2],在学习河流地貌时,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某一条河流,在实际观察中学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理解河漫滩的概念,河岸侵蚀受地转偏向力和河道弯曲程度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地理知识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充分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点[3]。

三、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拓宽地理知识广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地理教育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这不仅充分实现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而且能够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方便快捷,拓展地理教学活动的视野,丰富地理教学活动的内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技术的研发工作也愈发活跃,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够有力促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教育技术,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能够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结合文字、图像和音频,对于呈现地理生活中的情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情景,结合具体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时,联系我国锋面雨带移动,昆明准静止锋对黔中地区天气的影响,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前为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和了解高低压活动的模式及天气特征[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添加一些简单的天气图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分析天气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四、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2017年)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在通常情况下会决定学生未来是否能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空有满腹经纶但不能学以致用,不论是再好的学生,在社会中也会无法施展才华;地理理论知识大多在课堂上可以获得,而地理实践能力的提升则需要在实践当中完成。因此,高中地理知识教育必须做到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例如在进行气候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进行雨水测量,在学习城市化一节时,带领学生研究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地理知识的学习记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5]。

结语: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深入,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更新地理教育观念,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在地理课堂理论教学活动和地理野外调查实践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思考,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地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用生活化地理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地理,全面提升学生地理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冉勤文.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解析[J].成才之路 2021(02):94-95.

  2. 叶早音.高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20(31):140-141.

  3. 朱小色.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高考 2020(35):81-82.

  4. 孙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高考 2020(13):107.

  5. 路建强.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181.

619effc99518d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