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如何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4
/ 2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如何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潘益伟 钟江涛 晏海涛 林森

深圳鹏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5

深圳鹏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5

浙江大唐国际绍兴江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366

浙江大唐国际绍兴江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366


摘 要:近几年,我国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大数据环境已渐成,使得我国工业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安全生产本身是一项多层次的、复杂的工作任务,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应用作为支撑,其任务完成的质量也依然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在工业生产中,企业必须使先进技术应用与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相结合,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建立多维保障。文章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需克服的问题展开了探讨,并指出了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了若干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路径。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大数据;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能够综合利用激光扫描器、红外感应器、GPS技术等,进行实体物质的信息采集,从而在对接了互联网技术之后,实现人与物联接、物和物联接。

大数据技术则是将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应用于社会各项生产中,带动生产的转型发展。可以说,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参与到社会生产之中以后,将使生产的技术标准发生较大变化,那么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也要发生变化。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成为了各大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1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需克服的问题

1.1基层安全生产管理细节需要优化

站在宏观角度看,我国已处于大数据时代,然而基层的安全生产管理还未做好全面的调整,在细节上有许多问题。例如,基层存在部分抽象数据混乱、数据分析不全面的问题,使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功能发挥比较局限。而且,一些行政单位、基层企业的内部数据以碎片化居多,数据的流动渠道不畅,也使生产数据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这还会妨碍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1.2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化人才缺乏

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生产领域进行实践应用时,所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存储量、流量等都是以往的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能够和物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相适应的高超技能,从而有效促进基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当前市场的相关专业人才供应是不充足的。我国各地企业、政府也在努力挖掘相关人才,并重视人才的提拔任用,但是在高技术人才培育力度上仍有待加强。

1.3有待形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

当前,很多一线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够全面、严谨、具体,未受到体系化的监督,这使得海量数据的处理工作无法到精细化要求。例如,我国许多商贸、石化等相关行业企业,虽然引进和应用了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但是未在基层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中加入各部门与监管信息、事故信息等具体化信息的对接渠道,使得大数据库下的数据衔接出现问题,影响了数据处理工作的时效性。而且,这种衔接问题使得许多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习惯于事后采取安全生产管理,大大弱化了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的真实效用。

2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的优势

就安全生产而言,相关管理所涉及到的域面广,且细节要点多,任何一个细节管控不到位,都可能引发系列安全问题。随着安全生产系统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理也日趋复杂[1]。在安全生产视域下,还涉及到一些工程施工、特殊器械、危化品的生产与存储等不同行业的相关管理事宜,其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不均衡。而且,它们普遍存在着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足问题,亟需要高集成度、高实效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手段的辅助。而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安全生产表现为: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会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进行特色化的大数据平台构建。这能够使生产中的数据信息采集、处理、利用,均在平台上进行,从而使企业基于数据信息总结、分析的结果,归纳出生产事故的规律(周期、技术漏洞等),以了解事故特征,追溯事故源头,并进行合理的生产安全性预防(预警生产事故、制定应急方案等)。

3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路径

3.1积极转变安全生产管理的思维

无论是各地政府,还是生产类型企业,都需要在安全生产管理思维上进行合理化转变,即要适应当前业已初步形成的大数据环境,从而勇于将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基层的安全生产管理中,使之与生产轨道有机融合。具体的思维转变过程中,政府及企业应当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核心目的,力求通过技术应用,使粗放式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逐渐向精细化方向调整,从单向化的事后管理转化成互动性强的过程性管理,而且在管理中强调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作。

3.2进行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平台建设

全方位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安全生产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助于创新安全监控管理模式[2]。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应当具体落实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系统平台建设上,基于多样化的、多侧面的管控平台建设,来形成更完善的安全生产管控体系:

3.2.1建立监控管理平台。主要是利用好物联网技术设备的数据采集功能,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及时巡检、处理安全故障;在此基础上要形成配套的生产监控管理制度,细化企业在危险品生产各环节中的管控要求。

3.2.2建立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生产管理服务功能进行建设,主要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进行安全生产行政申请、事故隐患排查、危险源头申报、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更新等业务办理的服务,而且平台还能够通过发布安全生产相关的动态信息来服务企业。

3.2.3建立行政执法平台。该平台应当具备依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求来制 订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的功能,从而及时作出对违规生产者的行政处罚。平台设计时,可建一个执法信息数据库,以方便行政执法人员和基层的安全生产管控人员进行更有效率的执法检查或自由裁量相关工作。

3.2.4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该平台需要以基层的生产详细数据为依托,实时监控各环节的安全生产情况,主要表现为对重点业务运行状态的数据化展示,从而帮助企业合理预测、评估安全事故风险,并能够在事故风险防范的安全线以内进行降风险处理。数据化平台的好处是能够将大数据图谱化、可视化,从而帮助企业更直观地分析安全生产数据。

3.3加强物联网及大数据专业人才培育力度

政府与企业应当加强物联网及大数据专业人才培育力度。例如,国家、地方政府可鼓励教育系统进行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培育出具备应用程序模型构建能力、开发预测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时,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要求技术人员可以熟练运用C语言、JAVA等计算机编程语言与统计分析软件,所以他们应当能够理解以及学会运用分布式计算原理,并会应用综合性语言编程软件。为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企业可在内部人员培训中,加强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实操方面的培训力度,使技术人员能够熟悉统计学基本原理,并能够在有机应用统计软件编程、计量经济学相关技术的条件上,融合数据统计专业基本原理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优势决定了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可以被很好地普及和应用。但是,鉴于当前仍存在着一些需要政府和企业克服的安全生产管理难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有关应用普及还任重道远。而笔者认为,要想获得相关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思维的转变、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都是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牛毅. 基于数据驱动的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分析方法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2] 姚湘, 沈民熙. 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大数据平台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