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青少年就诊者焦虑、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4
/ 3

心理门诊青少年就诊者焦虑、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黄娇瑜 *

陈秀梅

泉州市第三医院,福建省泉州362300

[摘要]目的 采用量表对心理门诊青少年就诊者进行调查,探讨其焦虑、抑郁状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现状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3日-2021年1月15日在我院心理门诊就诊的229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焦虑组、抑郁组之间父母亲的养育方式均有显著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or=0.917)是青少年是否焦虑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就诊者焦虑、抑郁有密切关系。女性青少年、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的青少年就诊者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

关键词 青少年 焦虑 抑郁 父母养育方式

近年来,在心理门诊中青少年就诊者比例逐年上升[1]。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影响着为生活奔波的成年人,也必然会影响到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的青少年群体[2]。焦虑、抑郁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友等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是个体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处事方式、人生态度及道德品质等传授给下一代,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养育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环境因素,全面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3]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将2020年10月23日-2021年1月15日在我院心理门诊就诊的229例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151列,年龄12~18岁,平均(15.28士1.7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99例,能配合主试完成问卷调查,自愿参加本研究。

1.2研究工具

1.1.1焦虑自评量表(SAS)[4]

焦虑自评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为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

1.1.2 抑郁自评量表(SDS)[4]

抑郁自评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的,为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1.1.3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4]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是1980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中文版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引进修订,用于评价父母养育态度和行为的自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3测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解释并取得就诊者知情同意后,于首次就诊后在安装含有相关测评问卷的青少年心理测评软件的计算机上填写问卷,指导语统一,保证施测过程的标准化。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不同焦虑抑郁分组中父母养育方式比较

2.1.1不同焦虑、抑郁组中父亲养育方式比较

不同焦虑组之间父亲的养育方式均有显著差异,父亲对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中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F1)、偏爱被试(F4)均低于正常组;父亲对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中青少年的处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均高于正常组;父亲对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中青少年的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均高于正常组。不同抑郁组之间父亲的养育方式均有显著差异,父亲对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中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F1)低于正常组;父亲对重度抑郁中青少年的偏爱被试(F4)低于正常组;父亲对重度抑郁中青少年的处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均高于正常组;父亲对中度抑郁和重度重度中青少年的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均高于正常组。。

2.1.2不同焦虑、抑郁组中母亲养育方式比较

不同焦虑组之间母亲对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M1)、过分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有显著差异,母亲对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中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低于正常组;母亲对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中青少年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均高于正常组。不同抑郁组母亲对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M1)、过分干涉、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有显著差异,母亲对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中青少年的情感温暖、理解低于正常组;母亲对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中青少年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均高于正常组。

2.2 青少年就诊者的焦虑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有焦虑为因变量,性别、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是青少年是否焦虑的影响因素,女性青少年发生焦虑的危险性是男性的3倍,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是焦虑的保护因素,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青少年是父亲情感不温暖不理解青少年发生焦虑的0.917倍,受到父亲过分干涉的青少年发生焦虑的危险性是父亲正常干涉青少年的1.207倍,受到父亲过度保护的青少年发生焦虑的危险性是父亲正常保护青少年的1.417倍。

以是否患有抑郁为因变量,发现性别、父亲过度保护是青少年是否抑郁的影响因素,女性青少年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是男性的4倍,受到父亲过度保护的青少年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是父亲正常保护青少年的1.466倍。见表1。

表1青少年就诊者的焦虑、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变量

B

标准误差

Wald

自由度

显著性

OR

OR的95%CI

焦虑

性别

1.110

0.456

5.926

1

0.015*

3.035

1.241

7.418


F1

-0.087

0.044

3.843

1

0.050*

0.917

0.840

1.000


F3

0.188

0.088

4.609

1

0.032*

1.207

1.016

1.433


F6

0.348

0.113

9.423

1

0.002**

1.417

1.134

1.770


常量

-5.599

2.270

6.082

1

0.014

0.004



抑郁

性别

1.598

0.647

6.098

1

0.014*

4.941

1.390

17.558


F6

0.383

0.156

6.023

1

0.014*

1.466

1.080

1.990


常量

-0.615

3.028

0.041

1

0.839

0.541



3 讨论

青少年就诊者父母养育方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等因子均与青少年就诊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均与青少年就诊者焦虑、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父母的养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状态。

多元回归分析也提示:女性、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的青少年就诊者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青少年就诊者女性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男性,上述已分析这可能与女性先天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本地区重男轻女的文化相关。受到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青少年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但本研究提示父亲的上述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就诊者焦虑、抑郁的产生影响更大,这可能与本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大男子主义,一般情况下,父亲在家庭中处于权威地位等文化有关。

综上所述,青少年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阶段,也是每个人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孩子在面对重大身体变化的同时也面临复杂的情绪波动,在这个阶段,父母能否提供良好的养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何丽娜.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抑郁青少年就诊三年增两倍[N].浙江在线-钱江晚报,2016,03,06.

2 谢清彬.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2-65.

3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

康心理学杂志,2003,6(2):29-31.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主编.心理卫生评定表量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