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杜欣 郑玉婷 刘沫然 才奇博 曹先保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级临床影像本科学生4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得到明显的提升。结论: 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验诊断学教学;教学;

实验诊断学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诊断方法,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在临床医学上占据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当前的实验诊断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诊断学专业性极强内容比较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由于实验诊断学是运用基础理论为临床医学服务的, 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对实验的临床意义难以理解,如果基础理论如果不讲透,学生无法理解实验的原理和临床意义等,因此对授课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让其面临严峻的教学挑战,针对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现状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1-2]。本文主要探讨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用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级临床影像本科学生48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6人,女生22人;课程为实验诊断学章节内容。

    1. 方法

1.2.1教学教材

选取《实验诊断学》课程,授课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

1.2.2教学方法

对2018级临床影像本科学生48人的《实验诊断学》课程,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具体如下所示:

(1)在实验诊断学课程前,给所有学生分发问卷,问卷内容设置周密、系统且有代表性的题目,在课前了解学生对基础学科和临床内外科的掌握程度,找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薄弱点。

(2)构建支架式教学法:首先对班级进行分组,把48名学生分为6小组。临床教师简明的指出教学重点内容和相关知识概念,通过内容试题创建情景,比如以“白细胞分类计数”为题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每位同学独自依照框架进行学习和扩展,循序渐进的攀升概念框架,引出白细胞的正常值,生理病理的升高和白血病的相关内容,随后进行分组协商和讨论,每组指派一名学生阐述本组的观点,越完善越详尽越好,由零散的知识点变为这一部分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评价。

(3)课后巩固:课后对参加学习的医学生发放试卷,题目为执业医师考试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尽量覆盖全面,巩固学习内容、评价课堂效果并再次找出问题。

1.3 评价标准

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制作调查问卷,分为强烈反对、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同意、坚决同意五个方面。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比较。

2 结果

支架式教学法的反馈评价,对2018级临床影像本科学生48人进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分数为(92.43±2.66)分,专业知识掌握度得到明显的提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7.5%以上的学生认为支架式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给力,支架式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如下表1所示:

1 支架式教学法问卷评价[n=48,(%)]

评价项目

坚决同意

同意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不同意

强烈反对

有利于提升学习积极性

42(87.5)

3(6.25)

2(4.17)

1(2.08)

0(0.00)

有利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3(89.58)

4(8.33)

1(2.08)

0(0.00)

0(0.00)

有利于提升知识掌握

42(87.5)

1(2.08)

3(6.25)

1(2.08)

0(0.00)

有利于拓宽知识面

43(89.58)

1(2.08)

3(6.25)

1(2.08)

1(2.08)


  1. 讨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行业所必须的资格、是否达到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意味着能直接胜任该岗位的大多数工作,并具有该行业特有的基本经验。近年来国家执业医师通过率不理想,临床学生学习脱离实际临床工作,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而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多贴合实际,内容多变且灵活发挥,考生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考试,其中实验诊断学作为桥梁学科,在临床诊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执业医师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但却没有得到医学生的足够重视[3-4]

为了能够更好的医考结合,在实验诊断学的课堂学习中实施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最邻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基础,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技能, 循序渐进、通过支架把学生的智力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它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尊重个体认知的差异性和个性,在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5-6]。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2018级临床影像本科学生48人的实验诊断学课程,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专业知识成绩考核评分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支架式教学法进行分析,在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实施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老师的经验和支架式教学法应用能力、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金英玉,郭庆峰,关秀茹等.多元化考核模式在实验诊断教学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29):59-62.

[2]贾尧玲,孟祥国,姜智腾等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磺胺醋酰钠合成中的探索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9):8-10.

[3]王小蕊,蔺丽慧,秦尤文等.基于工作流程的CBL教学在血液检验本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09):10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