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心理行为训练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消防救援心理行为训练探究

李洪国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北京 102202)

【摘要】“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消防救援指战员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加强心理教学研究,构建新的教学模型,按照平战结合的模式改进教学,必将满足队伍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消防救援 心理行为 训练 探究

高素质消防救援人才是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过硬的人才。其中,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处于中介地位,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学员心理素质,必须把心理行为训练摆在重要的位置,科学构建消防救援心理素质结构模型,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对心理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向应用教学整体转型。

一、适应消防救援任务需要,赋予心理行为训练新的时代内涵

(一)心理教学必须面向消防救援队伍发展需求实现整体转型。传统的心理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消防救援队伍未来发展建设的需要,必须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把心理课程拓展为心理行为训练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由理论教学向应用教学整体转型。一是解决观念陈旧的问题。引导大家在认识上与时俱进,把教学目标从帮助学员解决一般心理问题,转到为打赢灭火作战、完成综合救援任务提供强大心理支撑上来。二是解决层次较低的问题。提高起点,把教学重心从基本知识传授,转到锤炼学员心理素质、提升学员心战能力上来。三是解决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向课外延伸,把教学方法从单一的课堂传授,转到以教促训、以研促学、以练促养,强化学员心战素质上来。

(二)心理教学必须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内容扩充。按照培养新型消防救援专业人才的要求,构建消防救援队伍基层指挥员平战兼备的心理素质能力结构模型。这个模型应由三大模块构成:一是基础心理品质模块,包含勇敢、服从、坚韧、顽强等心理要素;二是心理训练能力模块,包括发现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疏导、心理训练指导等能力;三是心理作战能力模块,由组织指挥、战法运用、信息选择、手段制作等能力构成。

(三)心理教学必须服务战时政治工作实现功能拓展。“全灾种、大应急”背景下的综合性消防救援任务,涉及面广,作战形态多变,信息、舆论、心理、法律等已成为新的作战要素,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战功能日益显现。心理教学作为强化学员精神支柱和培育学员心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以战斗力生成和提高政治工作作战效能为标准,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功能。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两个突出”:一是突出战斗精神的培养,加大火场环境适应性教育训练的力度,锤炼学员过硬的作战心理品质,从源头上锻造学员的战斗精神;二是突出心战能力的培养,加大作战理论、战法研究和攻防技能教育训练的力度,从实战出发帮助学员掌握开展心理作战的本领。

二、着眼心理素质能力提升,建立平战一体教学模式

(一)创立打牢基础、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消防救援指战员的心理素质,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融合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心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学年内组织实施。第一阶段,打牢学员心理健康品质基础。在第一学年,集中进行60个课时,其中用20个课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清心理素质构成及特点、基础心理品质养成、心理健康维护等内容;用40个课时组织心理行为训练,针对新学员的心理特点,开展“适应队伍、团队精神、提升自信、增强意志”等课目的训练。第二阶段,培养战时心理和带训能力。在第二学年,集中进行40个课时,用6个课时进行理论教学,主要讲清消防救援指战员的心理变化规律及特点、队伍集体、思想政治教育、训练、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变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等内容;用34个课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的组织方法培养,开展“抗挫能力、拓展思维、开发潜能、适应战场”等课目的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他们掌握心理疏导和心理训练技能,提高科学带训和心理作战能力。

(二)形成知识传授、行为训练、战法研究三位一体的施教方式。在知识传授上,突出重点,启发认知。理论讲授要精、要管用,不搞面面俱到。培养学员基础心理品质,要重点启发他们明确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灭火作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培养学员心理带兵能力,要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发现和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在行为训练上,加强体验,固化品质。按照“体验激发情感、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的原理,适时开展室内心理行为训练,及早进行室外训练课目的教学,以便对学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一方面,通过“勇攀高峰”、“挑战极限”、“依存共渡”等课目训练,让学员在专业器械上亲身体验自信、勇敢、坚韧等基础心理品质的内涵;另一方面,通过“荆棘排雷”、“紧急伪装”、“绝地救生”等课目训练,使学员在特定情景中感悟沟通、协调、创新、决策等救援作战指挥之道,实现良好心理品质的固化。

(三)要探索教育疏导、实践锻炼、日常养成互为补充的教学途径。心理素质是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此,我们要把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学员提高心理素质和能力搭建平台。依托模拟中队,让他们在“角色”模拟中增强心理带训体验;组织学员到队伍实习代职,强化他们的职业心理认知;参加属地灭火作战任务,让学员在实战中打造作战心理素质。同时,要把心理行为训练渗透到学员的日常生活中,成立心理行为训练指导中心,对学员进行心理咨询和调适。

三、加强科学指导,提高心理行为训练质量

(一)把握好立足平时与着眼战时的关系,增强心理教育的针对性。消防救援指战员心理素质平时和战时的要求是统一的,养在平时,用在战时。平时过得硬,战时打得赢,是我们培养复合型消防救援人才心理素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中,我们坚持平时为基础、战时为主导,努力实现平战结合。平时为基础,主要是针对青年学员独生子女多、缺乏艰苦生活锻炼、心理比较脆弱、依赖性强等特点,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员健康心理和心理带兵能力上,提高其成才效能。战时为主导,就是贴近综合性消防救援任务对学员心理素质的需求,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搞好战时心理训练。

(二)把握好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增强心理教育的融合性。思想教育旨在培养学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疏导重在维护学员的心理健康、优化心理品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互相排斥。思想教育对心理疏导具有导向作用,而心理疏导则是巩固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两者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如虎添翼,更好地保持和发挥自身的优势。教学中,我们要贯彻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员良好的基础心理品质与坚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把开发心理潜能与培育战斗精神结合起来,把提高心理带兵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促进了学员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之,心理行为训练事关消防救援队伍思想稳定和战斗力生成,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进入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阔步改革,锐意进取,心理行为训练必须迎头赶上,只有贴近队伍、贴近实际、贴近战场,才能发挥其支撑和纽带作用,满足消防救援队伍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元奎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C}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

2、江月孙 学校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赵晓哲 军队院校开展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洪国,男,汉族,1977.04,山东莒县人,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消防救援

邮编:102202

邮箱:429224817@qq.co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