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线上网络教学评价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2
/ 2


中学线上网络教学评价的研究

张广能

吉林省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校 吉林 榆树 130400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与中学教育不断深度融合、创新,中学教育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建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从线下到线上是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但是多数教师缺乏教学理论普及与实践的充分准备,部分教师还不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少数教师对线上教学存在认识偏差。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脱离,线上教学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相互脱节,线上教学与组织管理相互脱钩。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网络教学资源虽然数量不少,但优质的中学网络教学资源还很欠缺,与学生对优质的中学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和期盼还不相适应。评价具有独有的反馈、诊断、指导和干预作用,是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是撬动建设科学有效的中学网络教学资源的有力杠杆。然而,当前的中学网络教学评价采用网络教学评价的一般标准,没有突出中学教学特殊的目标、内容和作用,难以揭示中学网络教学的实质问题,不具有针对中学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功能。由此,如何进行中学网络教学评价便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和规律,又要考虑具有时空分离、碎片化学习的网络教学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线上网络教学;教学评价

一、中学线上网络教学效果现状分析

以高三年级四个文科班(6班、9班、13班、15班)的学生为研究总体样本,以样本学生在疫情期间网课后的某次在线测试成绩为数据样本,按照“汇总数据一整理数据一分析数据一形成解决方案”的思路研制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大数据诊断系统,暨通过大数据和具体量表分多个维度对学习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的模式(下简称大数据分析),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从班级视角生成多层面数据资源

将样本班级的考试成绩录入到诊断系统中,生成了传统的平均分数据,这也是教学效果的常规评价模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班级及格人数情况,研制班级各分数段得分人数等级分布,如6班得分率超过60%的具体人数是28人,未超过的人数是15人,以此还可以看出其他三个班级超过60分的人数分别是11人、4人和5人,全体超过60分的总人数为48人。

利用盒式图分析每个班级中各段分数的分布情况,方便对总体数据的对比。以6班为例,全班前5%的学生成绩高于77.2分,后5%的学生成绩低于42.6分,前后两端的成绩分布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借助大数据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样本班级在此次测试中的平均值,成绩等级分布比较及班级成绩分布等多项数据,这种逐层细化的多层数据分析模式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分析的种类和样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平均分排序的传统评价模式,也利于在疫情停课期间各学校、各班级了解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从知识视角拓展多维度数据资源

线上教学受师生交流缺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其教学效果无法清晰地呈现。如何弥补线上教学的弊端,多维度拓展每次考试中的数据资源,尽量让考试分数能够呈现更多的内容,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在横向维度,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知识点考核双向细目表,以此为依据命制试题。命制的试题不仅要标注分值,还要备注其考察的知识点。这样,待阅卷结束后,我们不仅得到了考试成绩,还了解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知识点横向分析表。

表中的数值代表对应该班级在每个知识点上的得分率,得分率低于60%用红色表示,其中得分率越低,则说明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不到位;也可以横向比较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班级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纵向维度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个班级内部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可以将各目标呈现顺序按完成情况率从低到高排列,越前面的目标是完成度越低的,得分率低于60%的目标可以斜线显示,得分率高于60%的可以用浅色阴影表示。如该班级学生在“收入分配”这个知识点从记忆、理解到分析这几个层面掌握的都不到位,需要教师在线授课过程中再次进行讲解。

二、中学网络教学的优化策略

未来已来,线上教学已经进入教育的视野,必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面对线上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以前瞻的眼光、务实的态度加以应对,以不断改进线上教学,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应有的效益。

(一)要注重发挥线上教学的德育功能

线上教学虽是在虚拟空间进行,师生相隔甚远,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价值引领和师生的情感交流,不能让线上教学变成知识的“电灌”。一是要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而不是靠出勤打卡、视频监控等去主体化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二是要建立学生的目标系统和信念系统,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树立学习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投入线上学习中去,线上学习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为精神,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安排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要注重开展线上教学的团队合作

一是要加强线上教学的教师团队协作。线上教学存在“大课”和“小课”两种形式。大课,即全年级统一某科目的教学时间,由一名教师教授。这往往是备课组按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分工各自完成。这容易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教学内容和信息缺乏沟通,如果前面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会给后续的教学带来问题。第二,教师水平的差异会让部分内容的教学出现短板。这两个问题都会影响学科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感。小课,即还是每个教师教自己的班。这样的安排方便教学管理,教学过程连贯,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但不能让学生分享到年级优秀教师的教学。因此,线上教学也要加强团队协作。第一,加强集体备课,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保证教学的衔接性和整体感,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第二,强化教师的分工协作,放大优质教学资源,择优师出优课,让其他教师在配合和服务中学习提升。第三,团队成员全体或部分参与线上教学的学生管理、授课和即时辅导。

参考文献

  1. 张开洲.“课堂教学诊断”概念的文献综述[J].课程教学研究,2014(07):81-84.

  2. 布卢姆.教育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 尔梅科娃.学生智力发展诊断问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