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1
/ 2

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研究

罗玉珠

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365400



摘要: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一生之中需要秉持的基本品质,拥有这项品质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热爱劳动不仅对于成人有正面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也是需要培养的基本素质。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把热爱劳动的精神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逐渐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不仅要让幼儿有热爱劳动的意识,还要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肯定和赞扬,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劳动的信念。教师在幼儿的日常教育中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对于之后幼儿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等到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也会受益匪浅。

关键词:生活情境;幼儿;热爱劳动


一、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为劳动品质培养奠定基础

随着国民教育理念的优化升级,对于孩子的培养已经不再仅仅是看重成绩,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想要全方位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发挥作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和教师的培养,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正确全面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更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幼儿培养基本的道德品质[1]

首先,教师需要积极举办多种活动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会培养出尊重、正义、同情心等比较积极正面的情感。通过不断的培养促进幼儿情感的分化。这些丰富的情感也会为之后优秀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比如坚持、勤劳等就是热爱劳动的基础,幼儿只有生成了这些基础的品质,才能进一步培养热爱劳动的理念。而且培养出这些道德品质之后,对于之后幼儿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培养也会形成很好的基础。

其次就是多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品质,可以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比如带领孩子们举行露营活动,教师们负责比较繁杂的事情,例如搭帐篷等。让孩子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通过孩子们动手帮助教师做事,培养孩子们乐于助人、勤劳的品质。孩子们帮助教师一起完成露营活动的布置,还可以加深孩子们和教师的感情。

二、在生活情境中加强幼儿劳动培养

幼儿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劳动精神是幼儿需要具备的关键品质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的重点。幼儿劳动品质的培养是塑造幼儿道德品质和审美的基础,教师培养幼儿的劳动精神需要从幼儿的自我服务开始,自我服务也是幼儿能够做到的最简单的形式,自我服务意识通常体现在日常生活情境之中,教师针对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是幼儿时期教学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

幼儿时期孩子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这段时期也是孩子们人格形成和发育的萌芽阶段,对于未来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段时期,教师加强对孩子们优秀品质的培养,对之后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和良好的人格都有很明显的作用。

(一)开展引导教学活动,树立孩子们的劳动意识

教师充分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之后可以发现,幼儿虽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之下开展劳动活动,但是在认识方面是不成熟的,存在随意性和暂时性,一旦劳动时间过长或者缺乏趣味的时候,幼儿就会出现排斥的心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劳动活动没有形成责任感和韧性。为此,教师需要凭借科学的意识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展开相关的劳动活动,真正让幼儿意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原则,从小树立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倡导幼儿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师还需要意识到培养幼儿劳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通过不间断的努力,才能逐渐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孩子们自己独立穿衣、收拾床铺和玩具、自己刷牙洗脸、吃饭等,通过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己动手的习惯。幼儿自己完成这些任务也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的价值感和满足感。中国的幼儿园环境比起国外来说在教育模式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中国的幼儿园教师还是比较注意为幼儿提供一些帮助和服务,重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很多事情幼儿园教师都会一力承担,相反的国外的幼儿园教师则是比较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很多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都会让孩子们自己完成,因此很多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完成很多生活中的小事,像日常生活中整理生活用品、打扫卫生、洗澡换衣、吃饭午睡等都可以自己完成。教师针对外国幼儿教学的理念,应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

为此,教师可以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去观察身边的劳动者,了解劳动者的内容和劳动价值,比如带领孩子们去观察马路环卫工人的劳动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环卫工人日常的劳动内容,教师在带领孩子们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孩子们环卫工人保持城市环境整洁的重要意义,倡导孩子们注意保护环境,为孩子们树立环保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倡导孩子们参与环卫工人的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孩子们在参与环保工作的同时体会到环卫工人的不容易,并且让孩子们通过参与环卫工作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进而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

(二)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鉴于幼儿存在较强的行为模仿力,因此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注意发挥自身的榜样效应,利用榜样的作用带动孩子们培养劳动意识的决心,要注意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品质。这样就可以让孩子们从内心自发产生劳动的动力,通过参与劳动逐渐培养自身的责任心和劳动意识,在体会劳动快感的同时,将学会的劳动技能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教师想要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劳动的榜样,应该从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入手,这样才能轻松的发挥出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起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离开了实际生活劳动也会失去载体,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孩子们的能力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孩子们的劳动活动。

比如针对幼儿园低龄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倡导孩子们完成课堂环境的整理工作;针对中班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倡导他们自己穿衣、整理床铺等;针对大班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倡导孩子们自己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过教师在安排劳动任务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情况选择科学的劳动活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比如,教师在幼儿教学的时候可以定期开展劳动评比活动,将幼儿的劳动表现作为评价的标准,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通过表扬的方式提升幼儿参与劳动活动的兴趣。

(三)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营造劳动的氛围

结合生活情境开展劳动意识的教育是幼儿教师提升幼儿劳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劳动活动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利用自身的能力完成劳动活动,得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废弃物品的改造活动等,将班级里的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成员相互合作收集废旧用品,并且集思广益将废旧物品改造成具有使用价值的新物品,以此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以积极饱满的态度参与改造活动。

结论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们优秀精神品质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开展关于培养劳动意识的相关活动,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孩子们也可以在参与劳动活动的时候,了解到劳动者的辛苦和价值,提升孩子的同理心和共情力,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将劳动和生活情境进行有机的结合,贯彻劳动来源于生活的原则,逐渐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月.浅析生活情境中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J].试题与研究,2020(09):135.

  2.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立项课题《“童玩”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立项批准号JYKT-1908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