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3


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初探

杨祥文

贵州省 镇宁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 贵州 镇宁 561200

摘要: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j是我国于上世纪60—7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现分布于我国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的冷水性鱼类。因其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极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胶原蛋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济性状好,有“淡水鱼王”之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梭鲈鱼的需求日益增加,可是苗种培育成梭鲈规模养殖的瓶颈,为打破限制梭鲈苗种培育的瓶颈,笔者申报了2019度年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梭鲈鱼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总站分3批引进梭鲈鱼苗种6.2万尾,通过工厂化培育研究,经过18个月的培育,培育梭鲈鱼苗种59484尾,综合成活率为95.94%,现将研究情况如下。

关键词:梭鲈;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1 项目点概况

镇宁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分水岭,隶属安顺市。地处东经105°35'至106°1',北纬25°25'至26°11'。东与安顺市西秀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相邻,南濒北盘江与黔西南自治州望谟、贞丰两县隔江相望,西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与普定县、六枝特区毗邻。项目点位于镇宁自治县本寨镇岩下村,地理座标E105°56′25.39",N25°51′2.61",海拔756m,距离镇人民政府4.9km,距离县城53.6km ,项目点水源主要是地下涌泉水形成的哑呀河,境内无任何工矿企业,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温15℃—20.5℃,平均水温19℃,PH值6.5—7.5,溶氧在6.5㎎/L以上,经实地考察,并综合分析,项目点水质完全符合梭鲈鱼生长发育的水质要求。

2材料及来源

2.1 材料

2.2 苗种培育盆

本项目采用室内玻璃钢盆进行培育,培育盆选用河北星塔贸易有限公司玻璃钢盆,规格为φ200㎝、高(深)50㎝的圆形玻璃钢育苗盆和φ100㎝,高(深)30㎝的圆形玻璃钢育苗盆,各盆配备置独立进排水管道。

2.3水源与水质选择

水源选择:半径5kmc 范围内无工矿企业、化工厂及大型畜禽养殖场的地下水、涌泉水、溶洞水或深井水,。

水质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常年水温15℃—20.5℃,PH值6.5—8.0,溶氧≧5㎎/L,以上且符合 GB11607标准。

2.4苗种来源及要求

本项目所用梭鲈鱼苗种全部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苗种个体均匀、体色光润、鳞片、鳍条鳞片完整无损伤健壮、行动活泼、摄食活跃、集群性强。

2.5饵料及来源

2.5.1动物性饵料

梭鲈为肉食性的凶猛鱼类,且是夜食者,多以小杂鱼、虾为食,其摄食的种类与其生活的环境和饵料鱼的体形及规格有关。梭鲈鱼苗的开口饵料是轮虫、无节幼虫等,随着生长而转向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如大型蚤类、水蚯蚓等,在选择饵料鱼时要考虑放养鱼苗的规格对梭鲈的适口性,否则,生长速度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总的养殖成活率。

2.5.2全价配合饲料

本项目所全价配合为广东中山统一饲料生产的鲟鱼苗种专用饲料和商品鲟鱼饲料。

3方法

3.1引种前准备

3.1.1培育盆安装

地皮找平硬化,首先对培育盆安放的地点进找平,然后用50#水泥砂浆进行硬化,按照便于操作的原则,把培育盆采用双列式安装,列与列之间留空间1.2m作为人员通道,培育盆独立安装进排水管道。

3.1.2培育盆消毒

引种前1周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下苗前2d用3%食盐溶液清洗后,注入新水浸泡1d,将盆内食盐水排尽,重新换水后投放鱼苗。

3.2苗种投放

苗种运达目的地后,将鱼苗包装袋放入培育盆内浸泡30min,当包装袋内温度与盆内水温基本持平时,打开包装,让鱼苗缓缓游出,同时捞出死鱼,防止滋生水霉。苗种放养密度为:1—3cm3000尾/㎡、3—5cm1500尾/㎡、5—10cm800尾/㎡、10—15cm600尾/㎡、15—20cm400尾/㎡、20—25cm300尾/㎡、25—30cm200尾/㎡、30cm以上100尾/㎡。

3.3饵料投喂

苗种入盆(池)当天不投喂任何饵料,让其对新环境进行适应过渡,同时人为制造饥饿状态。

次日开始投喂以水生生物轮虫、无节幼虫等动物性饵料,随着生长而转向大型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如大型蚤类、水蚯蚓等。

投喂方法:苗种入盆(池)当天不投喂,第 2~4 天,全投喂经除害处理后的动物性饵料;第 5~7天按全价粉状饲料10%+动物性饵料90%的比例做成糊状,用笔刷刷喂;第8~10按全价粉状饲料 20%+动物性饵料8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11~13天按全价粉状饲料40%+动物性饵料6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14~19 天按全价粉状饲料50%+动物性饵料5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20~23天按全价粉状饲料70%+动物性饵料30%比例做成糊状投喂;第24~30天按全价粉状饲料90%+动物性饵料10%的比例做成面团状投喂;30天后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投喂,再经过12—18个月的培育,鱼苗体重达0.5—0.75㎏时,转入商品鱼池进行养殖。

投喂次数:鱼苗1~3㎝时,8次/d;3~5㎝时,6次/d;5~10㎝时,4次/d;10㎝c以上3次/d;

投喂量:每次投喂的饵料量根据鱼苗采食的活跃度灵活撑握,控制在 20 分钟内吃完为宜。

4日常管理

4.1水温控制

梭鲈鱼苗对水温适应性广,幼苗期水温控制在16—25℃,最适水温17.5℃,当鱼苗长到10㎝以上时,水温控制在18—21℃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2℃以内。

4.2苗种筛选

为确保鱼苗生长的整齐度,要适时对鱼苗进行筛选,原则上每周筛选一次,将不同规格的鱼苗进行分盆培育,在保证鱼苗整齐的前提下,也避免弱肉强食现象发生,从而提高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4.3水流控制

整个鱼苗培育期间全部采用微流水进行培育,鱼苗体长1—3㎝时,水流量控制在15—25L/min,当鱼苗长到3—5㎝以上时,水流控制在20—30L/min,鱼苗长到5㎝以上时,水流控制在35L/min,在投喂饵(饲)料时,为避免喂饵(饲)料随水流流失,可暂时关闭进排水闸阀,流水量可根据投饵(饲)量及水质情况进行调整,始终保持培育盆内水质溶氧在≥6㎎/L。

4.4转盆培育

经过30d的精心培育,鱼苗长到了15㎝左右时,随着鱼苗的不断长大,原用的育苗盆空间就会显得狭窄,狭窄的空间影响鱼苗活动与采食,不利鱼苗生长,为确保鱼苗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提高驯养的成功率,适时转入φ200㎝,深50㎝的大盆进行养殖,适当增大养殖水体空间,确保溶氧充足,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缺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5疾病防治

梭鲈鱼在鱼苗或养成阶段,可以每隔半个月内服 1 个疗程的大蒜素,并利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对水质、鱼塘进行消毒,重点是防治车轮虫和指环虫类。否则,极容易从饲料鱼中带入细菌病及其他寄生虫病害,极容易造成梭鲈出现肠炎、出血等病害;因此必须做好生物饵料的消毒和环境的消毒。另外在起捕时,梭鲈的鳃盖及鳍条张开,为其防卫反应,极易刺伤鱼体,所以操作要小心,尽量减少鱼体受伤而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

4.6培育盆清洗及除污

为防止残饵、粪便污染培育环境,每天投喂饵料前对培育盆进行除污工作,除污采用虹吸法吸除残饵、粪便及死鱼,吸污时可能将活动能力弱的鱼苗吸出,因此,在吸污时应做好鱼苗的回拣工作,发现盆底污物时随时清除,盆底和盆壁上的附着物,用刷子彻底清除2—3次,及时清除排水口滤网上的污物,保证排水通畅。

5结果

本项目自2019年5月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站分三批引进梭鲈鱼苗种6.2万尾,其中:35cm2000尾、10cm10000尾、1cm50000尾,经18个月培育,育成梭鲈鱼苗59484尾,综合成活率为95.94%。

组别

规格(cm)

引种数量(尾)

培育时间(月)

培育苗种(尾)

成活率(%)

备注

第一组

35

2000

18

1974

99.7


第二组

10

10000

18

9635

96.35


第三组

1

50000

18

47875

95.75


合计


62000


59484

95.94


6小结与讨论

4.1 项目点镇宁自治县本寨镇贵州锦润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本寨养殖分公司冷水鱼养殖场 的水质、水温、溶氧及自然环境梭完全符合梭鲈鱼苗的生长发育。

4.2通过本项目对引进梭鲈鱼苗的培育,掌握了梭鲈鱼苗培育过程中采禽规律、各阶段的投饵量、水流控制、疾病防治等关键技术,为在全县广泛推广梭鲈规模养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3梭鲈鱼苗的培育虽然在我县取得成功,但其对水质、水温、溶氧及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严格,若需引种养殖应在引种前对当地水质、水温、PH值、溶氧监测至少一年以上,确定水质各项理化指标达到梭鲈生长需要时才可进行引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不必损失。

参考文献

  1. 高攀,韩小丽,胡建勇,等.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试验[J].科学养鱼, 2015,000(009):67-68.

  2. 向俊思,周路,杨祥文,等.一种梭鲈鱼种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CN105613367B[P].2018.

  3. 于本淑.梭鲈的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技术[J].齐鲁渔业,2016(8期):28-28.

  4. 李荣庆,路福泉.梭鲈鱼苗驯食人工饲料的初步研究[J].淡水渔业(2期):6-9.

作者简介:杨祥文(1972.12-)男,汉族,大学,职称:高级水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淡水养殖,主要从事渔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