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卢松、海沛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教学反思是一类益处出较大的再学习活动方式,这种活动的创设会进一步的激活老师的教学思维,同时以其为基准,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感。在新时期的教学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及发展的核心要素,应当以自身的职业活动当做思考的对象,反思自身在教育教学时期所做出的各项行为,正确的审视并分析其所产生的结果,不断的优化教学的状态。对此,本文主要就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来分析,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师发展;专业成长

引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极快,人们也开始将其重新投入到教育领域方面,如何解决现阶段人才数字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要不断的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时刻反思自身,这样才可以将教师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价值更好的发挥出来,全方位的提升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

1增强反思意识

通常情况下,个体的反思主要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觉醒则是实践的迷茫和困惑的衍生物。所以,老师需要分析自身教学实践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其为基准,增强反思的力量及效果。若老师的反思意思比较强,那么其就能够在反思教学时期时常的能够察觉到自身在教学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的解决问题,将其教学实践上升至一定新的高度。老师要在某一特殊的环境当中,把思考和行动转移到新的情景当中,比较、分析各类不同种的措施,同时提取相同的元素,排除那些不恰当的做法,使得自身教学措施以及内容更加的完善。老师处于长期反思的教学环境当中,能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提升反思自行为的自觉性,让其具备较为强烈的反思意识,以其当作反思习惯养成的前提条件。

2回顾”教学过程

在反思时期,老师可以借助对话以及类型走多种方式,在潜意识当中正确的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针对自身所熟悉的教学观念或者新引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适当的出质疑,比较自身已经掌握的教学经验,生成相应的教学看法,清晰的界定教学问题,把一些较为模糊的语言进行总结和归纳,用更为清晰且准确的概念来阐述说明问题,这样能够更为清晰的弄懂问题的实质,使得其教学现状的反馈能够做逐步上升至教学本质的把握方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坚持对症下药。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现在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现代新理念的攻势下,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会有顾虑,顾虑传统教学的各种缺点,但又不能摆脱传统教学。对此,教师应坚持做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反思传统教学的优点,从现代教学理念去解释传统教学的好的教学效果,化解教师对传统教学的困惑,比如,讲解法是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那么使用讲解法是否就一定是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呢?实际上,如果讲解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建构主义的最近发展区,差异化教学,学法指导等现代教学理念,即便是使用传统的讲解法,也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部分思想。也要利用现代教学理念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比如;传统教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反思后就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传统教学中小结环节,不仅系统梳理知识点,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小结环节去寻找思考本节课的哪一个方法,是前人思想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解决了本学科社会生活的什么问题,认识创新的作用和价值。以此培养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学生信息反馈

“以生为本”是我国新推崇的一类教学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认可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肯定学生一些较为独特的见解,将这些见解当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完善方式,这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路径变得更加的开阔,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水准,把其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当做日后教学形式及内容丰富的材料。由此可见,致力于提升自身教学水准的老师,会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自身教学行为的反馈意见,这是因为学生的部分想法通常都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借助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自身的思考,能够适当的调整并改进教学对策,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并且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针对其教学行为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反思。这类评价要包含学生得失的原因、得失表现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状况等,一些学生会在内容掌握方面存在倾向性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这部分问题,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

4师生共同反思

现代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发挥,因此,反思的最终受益者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学生。我们应注重把反思的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把理论的重心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反思以及对反思策略的运用上。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反思实践者,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应如何通过师生共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呢?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方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而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要让学生认识到灵活、简洁的解题方法正是通过反思而发现的,同化、迁移、创新的能力是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反思,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对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因此当解决一个问题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并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力图从解决问题中找出普遍适用的东西,从而实现以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帮助今后的问题解决,最终提高解题能力。通过反思能拓宽解题思路、择优解法、训练发散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其创造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教师成长的立场来分析,教学反思行为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教师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升,这是因为在实际反思时期,老师的角色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其会从单一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转变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将教育和学习融合在一起,全方位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增加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对教学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表达其创造性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教学反思及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J]. 李新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J]. 林华云.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8)

[3]英语教学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及其作用[J]. 周小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8)

[4]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三部曲[J]. 王爱国.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13)

[5]学生课堂反思能力培养“三部曲”[J]. 沈玉红.  化学教学. 2018(04)

[6]浅谈中职生错题成因分析及反思能力的培养[J]. 陈航.  教育现代化.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