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策略

杜国宝  袁慧萍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双河小学 431913

摘要:以对话式为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新颖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对话式的根本方法应用于具体教学实操情形之中,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得到多方位提升。本文从对话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原则入手,继而接续其中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归属,最后落脚于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对应措施,确保在对话式教学中有力地提升课堂氛围并且开创授课主体之间的创新型互动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正随着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断变迁,因此在提高学习成绩、保障基础学科的内容吸收之上,需要更加关注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和对不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传统的教学策略无法兼顾到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发散性,因此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并产生了较为明晰的教学成效。

  1. 对话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现实准则

对话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之间的谈话、交流、商谈之下的一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因而需要遵循一定的现实准则,基于此才能够不断凸显对话教学策略在数学学科的契合性实质。

首先要构筑一个渐进的对话教学策略。对话教学策略从了解到引入再到全面教授,是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贯穿课堂的一种教学策略。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导入前一天所学的《分数的除法》的旧知识时可构筑一个对话的框架,因为比和分数息息相关,所以需要进行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巩固。[1]在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将对话式的教学全面融入到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全面理解了知识点之间平稳推进的逻辑。

其次要构筑一个平等的对话教学策略。教师在运用对话教学策略时,常常引用真实发生的事情,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动感,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将学习与自身联结起来,从而突破了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被动心理。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动手操作绘制几何图形,更加明确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最后要构筑一个通达的对话教学策略。通达的对话策略既要有开放大胆的精神,同时也要有团结合作的思维。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时,引用学生常见的物品,例如平板电脑、篮球等,让学生认识到思维是可以转换的,同时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内涵延申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1. 对话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归属

  1. 从数学概念入手回归数学思维逻辑

在将对话教学策略应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数学概念的灵活运用,目的是为了将对话教学策略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生活与百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将百分数的概念定位在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识,从而能够将数学思维方式进行多元导入。对话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与行为的思维和逻辑。而不单单是为了数学成绩而学习数学。

  1. 从兴趣启蒙入手回归数学学科导向

兴趣的激发是对话教学策略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只有从兴趣点和关键的部分入手,才能够使得数学学科拥有学习过程中的根本归属。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比例》的学习中,通过对话教学让学生对比例产生兴趣。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具盒或者书本进行测量,得到比值,从而能够进一步了解比例的真正意义。进一步让数学从兴趣回归到初始导向。

  1. 从实践要求入手回归数学教学成效

对话教学策略更强调实践对知识的巩固以及实践对基本概念的佐证,因此教师运用对话教学策略能够更进一步地回归数学教学成效。[2]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话教学,让学生辨析圆的形状。同时通过对话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要求学生自己用圆规画出规定半径的圆以及特定的各种形状。

  1. 对话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1. 由问题意识出发,设定具体的分析情境

数学教学是需要思考和发散的,因此需要从问题意识出发,来进行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例如在学习《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从比的概念出发,来帮助学生建构问题意识。从数学课本来看,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课本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课本的长是宽的几倍?通过对话教学策略中具体的情境分析,学生才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由一个问题而发散为不同类型的其他问题。

  1. 由不同实物辅助,构建实体的操作模型

数学的学习必须要依赖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好一门课程,更多的是掌握一种数学分析方式。[3]因此,对话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就在于为学生建构一个更清晰、更直观、更立体的数学操作模型。使得理论与实践能够紧密结合。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各种各样不同的图片,包括建筑物、玩具以及人物等等,可以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圆形形状。紧接着,教师可以发问,让学生找到这些实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在哪里。最后,教师在综合学生们的认识,让大家阐述自己心目中的圆的定义,再引申出课本中对圆的归纳。

  1. 由典型题目为例,实现知识的体系建构

例如在学习《周长与面积》之时,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概念和内涵时,可以引导几位同学来上讲台完成几道例题。在这几位学生完成例题之时,再向其他的学生发问,黑板上的答案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询问其解题思路。这样不仅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掌握有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建立起了针对图形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和结构体系。

  1. 由学生主体为本,完成课堂的方位转换

对话教学策略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教学主体的多重转换。在适当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对话教学策略掌握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加深自我归属和学科认知,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4]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负数》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去过高原地区旅行的同学做课前交流,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效应,进而从学生的口中让其他的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海拔高度正负之间最根本的差异。

四、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内容梳理,进一步明晰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策略所内嵌的拓展性思路。未来将进一步强调以创新性的视角来开拓小学数学尤其是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的全面更迭,因而能够为今后所致力于的高效率对话教学策略的展开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吴香芳.浅析建构“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1(65):79-81.

[2]梁超逸.师生讨论 构建互动式小学数学课堂[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124.

[3]沈文英.深度学习,建构生长课堂——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J].第二课堂(D),2021(08):65-66.

[4]关翠花.核心素养下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2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