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城市地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

冀莹莹 焦林帆 林美岑

辽宁省阜新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23000

摘要:地摊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迎合了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的社会需求,其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与支持。利用实践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总结新时代背景下辽宁省朝阳市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该地区经营状况存在结构性矛盾与行为性不足两大方面问题,据此提出完善法规、规范管理、强化引导等措施,以期完善“地摊”管理,激发市场活力。

关键词:地摊经济;城市管理;政策创新

1 引言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流动摊贩存在的合理性及相关的治理政策一直是城市管理的关键。通过多方面有效考量与合理施策,能够优化社会治理方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及公信力,同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

2 基本发展状况

地摊经济由来已久,在城市管理与居民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观察法与实践法发现,摆地摊作为一种灵活的经营方式,其方便快捷的购买渠道以及价格低廉的商品满足了不少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尽管朝阳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文件完善相关法规,督促执法人员践行服务理念,然而依旧发现由于相关法规不完善带来的执法偏差、管理政策不健全的不良影响以及部分摊主自身涵养问题扰乱市场等状况。如何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治理,更新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执法效力,有效加强引导行业自律,是摆在政府相关部门与群众面前的一大难题。

3 地摊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城市的积极作用

3.1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捷,提升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

从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走访、观察收获发现,大多数市民对摊贩的合理经营活动都持认可态度。地摊经营者不需要大程度投资,无需组门面理商铺,经营灵活,同质商品售价较低,正好接洽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节省双方交易费用的同时,激发市场活力。

3.2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市场供需失衡加剧,地摊经济可以有效消化富余劳动力。截至2020年6月9日,市区设置17个便民市场共5540个摊位,允许绿波园、凤凰城、中华园三个容量较小的便民市场外延,增加380余个摊位。在全市共设置了两处便民早市,总设置摊位1100余个;设置早餐临时摊点和西瓜临时销售摊点180余个,许可临时炸串摊位车72辆。以上措施共可以为近8000人解决就业问题。

3.3为创业提供便捷

地摊作为一种特殊的经营形式,是借助街边以及人流量较多的公园、景区,以手工饰品、特色小吃、配件、图书杂志等为产品,以所选取地点的流动人群为对象进行的商业活动。且地摊本身投入小,技术要求低,风险小、灵活性较强,进退方便等特点,能够为个体创业者积累原始资本与发展客户提供便捷,同时有效帮助低收入人群营收。

3.4发展现状及民意支持度

通过阅览资料,综合民意与研究数据,我们发现,地摊经济的发展受到广泛支持。在2020年7月,我们就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做了实地实践,并且在尚志公园、南塔、云竹小区、天马时代广场、北塔等地方走访,同时针对受众发放网上问卷调查开展抽样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材料表明超76%的人数认为地摊经济为生活购物提供便捷。

4 地摊经济发展困境的具体表现

4.1流动摊贩的生存困境

由于社会分层及资源流动等原因,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优势不足的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城市下岗职工,而正由于流动经营具有的门槛低、成本低等特点,他们往往采取自我雇佣的形式选择进行流动经营,借以满足维持生计、供子女读书及养老的需要,但由于规模庞大以及流动性与非规范性等特点,流动摊贩的利益诉求严重失衡,与城管进行执法管理时时常发生冲突并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

4.2城市摊贩管理政策缺乏细节执行说明

根据相关政策信息的查阅,不难发现朝阳市有关地摊管理的文件比较全面,但经过实地实践的查验,我们发现,问题的真正关键在于执行方式与相关的细节处理,即缺乏具体的细节执行说明。大部分文件只对划区摊位、不能占道经营进行笼统规定,缺乏具体的准入条件限制与执法执行条例。

4.3社区居民的需求双重性所引发的矛盾

除此之外,城市社区居民对城市管理具有相关方面的要求,例如不合规流动摊贩的治理、流动摊贩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与交通管理问题。同时,居民除了对有序的城市环境的要求,还想拥有便利的条件,而地摊通常以提供简单薄利的日常用品、小吃为主要定位,其便利性与实惠正好满足居民需求,而这又为城市管理提出新的难题。

5 解决措施

由于新时期的时代要求,以及疫情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放松流动摊贩的政策管理环境,但这并不代表是对流动摊贩带来的一系列治理困境的纵容,而是变相的规范管理,以实现社会多方的合理化诉求。

5.1协调多方利益

在“权力的弹性”的支持下,一份份路边摊解禁的地方性文件与下发通告,体现了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相调和。“合法的决定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行政职权的个案使用离不开行政主体的掂量、比较、评估、权衡和决定。”到现在,公共管理部门依照此条原则所进行的变革,适当把握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度量,而现在需要的是正确引导,给城市此类边缘化群体提供一定的适存空间,进一步增进公共利益。

5.2多方面施策,加强地摊市场监管

5.2.1完善法律法规保障

相关立法部门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现状完善立法,为进一步合理监管提供立法保证。充分发挥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作用,明确执法细则,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规则,促进地摊经营者合法经营,建立健康有序的地摊市场环境。

5.2.2完善维权机制

通过信息登记等途径为消费者提供维权途径,积极宣传自我维权知识,合理保障消费者权益,减少相关消费争端。充分重视并应用群众监督,畅通消费者与市场监管部门的沟通途径,及时查处不规范从业者,建立从业黑名单。

5.2.3全方位规范化管理

合理规范摆摊区域,在全面考虑不占道、不扰民、人流量的基础上优化选址。例如在景点或学校周边设立特色地摊街,营造地方特有的文化氛围。要通过人员定期体检、经营合法备案、卫生保障、社保缴纳等举措,补齐摊贩在合规经营方面的短板。同时结合市场情况,适当进行价格控制,减少地摊市场乱象。

5.3加强行业自律

地摊问题的积攒由来已久,属于复杂的历史性问题,其合理解决不能仅仅依靠管理层的单方面努力,地摊的规范化管理同样需要摊主自觉配合,加强行业自律。

5.3.1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合法经营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人往往优先考虑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商品的质量与安全性往往被搁置,因而除了明确规范商品入市手续,划定商品准入条件,制定质量核量标准,还需要商人即摊贩的自觉遵守,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保证商品质量,才能有效保障市场秩序。按照政府有效引导,商贩积极参与的原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3.2遵守政府引导,促进经验交流

地方可以根据条件设立管理问询机构,畅通信息交流渠道,设立专门人员从事调查研究,反馈实地情况。鼓励引导成立小摊行业协会,为小摊主进行经验交流提供平台,同时可以依靠政府组织进行的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策划相关主题的展会,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6 结语

地摊经济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城市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受到社会、政府、学界的普遍关注。地摊经济的发展具有综合性作用,不仅推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更促进城市民生及就业问题的解决,为社会弱势群体及低收入阶层延展生存空间,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地摊经济走进新的发展阶段,繁荣经济,增进城市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熊颖,孙烈榕,李丹妮,杨玺炜,舒晓惠.新冠疫情下我国地摊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一二线城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1(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