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沿街建筑界面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绍兴文理学院沿街建筑界面设计分析

陈雨欣 [1]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12000

摘 要: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认识的不断提升,逐渐意识到应当将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界面相结合以此取得城市空间的和谐性。本研究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分析了建筑空间与城市沿街界面的关系,以此优化沿街建筑界面的设计,提升空间的利用。

关键词:沿街界面;建筑空间;界面优化

1 引言

中国具有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后期城市初见雏形[1]。城市空间的规划理念不断变化,解决当下人口不断增长与城市空间不足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城市公共空间不断被挤压所带来的影响,在现有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上,从建筑界面的空间设计出发,注重于对沿街建筑界面的人性化设计。

2 沿街建筑界面研究方法

研究沿街建筑界面主要通过艺术美学角度与空间认识角度的定性研究出发,前者的研究受古典建筑理论影响,后者则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2.1 艺术美学角度

早期城市规划多以艺术美学角度出发分析城市界面空间,对街道界面空间的研究多受古典建筑理论的影响,强调以艺术美学的角度去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空间设计中应当吸取古典建筑理论注重对外部空间的设计。

在城市设计中,城市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应如建筑中房间一样的封闭空间,而不是现代城市中广场与街道的开敞空间。沿街建筑界面围绕街道两侧或广场四周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为空间提供封闭感。沿街建筑界面优美的廊柱及细节设计为街道空间提供艺术感[2]

2.2 空间认知角度

凯文·林奇提出认知城市的“五要素”: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和区域[3]。从空间认知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街道界面空间进行分析,以环境心理学分析空间尺度,让人与环境相结合所形成的城市意向为人们提供感官上的真实体验,经过对城市空间进行重组,与传统城市研究的物质空间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

3 沿街建筑界面设计要素

沿街建筑界面的量化研究为界面的几何形态的研究,以建筑界面的高度、面宽、形态、密度、角度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并逐渐形成城市设计中固定的量化指标,如街道的面宽比、界面密度以及贴线率等[4]

3.1 建筑面宽比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提出,街道的面宽比(W/D)与街道的宽高比同样重要。这里的“面”指的是临街的商业面宽,当街道两侧有小于街道宽度的商业店面反复出现,即W/D≤1时,街道就会有空间的韵律感有活力。当较窄的街道两侧出现大商业面宽,街道的空间韵律和活力就会被打破。W/D值不同,对空间的节奏感的影响明显,同样一条街道,若W/D≈1,则街道空间感受更贴合现代街道的感觉,若W/D≈0.6,则会有传统亚洲街道的感受。过宽的商业面宽会使得街道空间单调无趣,而极小的面宽密集出现则会使得行人注重沿街建筑而忽略整个空间的认知。

3.2 贴线率

贴现率指的是多个建筑物相邻建筑界面构成街道立面至少应跨及所在街区长度的百分比,其计算方式为贴线率(P) = 街墙立面线长度(B)/ 建筑控制线长度(L)╳ 100%。

3.3 界面密度

沿街建筑的密度对街道界面空间的限定感有着明确的影响,对于街道的建筑界面提出界面密度这一量化标准,该指标的量化计算公式:街道一侧建筑面宽的投影总和与该段街道的长度之比。

3.4 曲折度

曲折度采用街道的实际长度与该街道的漫游路线起点与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代表街道越曲折。沿街建筑界面还包含如建筑色彩,建筑复杂度等特征,但是这些特征目前都难以形成街道的量化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计算公式。

4 绍兴文理学院沿街建筑界面分析

绍兴文理学院坐落于历史悠久的绍兴古城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礼乐文化深深根植在每个角落。其沿街界面形式也与绍兴的台门建筑相呼应,通过“起承转合”的设置保留了“礼”的空间形制,还通过灵活的庭院与檐廊空间创造了“乐”的空间特色。同时沿街建筑界面以黑白色调为主,将传统台门建筑的特色空间细部通过不同程度的演绎方式,植入到沿街建筑界面的设计当中。

通过对现有研究中沿街建筑界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作为沿街建筑界面指标体系完善及细化的理论依据,收集虚拟现实技术在空间认知领域的文献研究,作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城市设计研究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5 沿街建筑界面优化

沿街建筑界面设计可以通过融合立体绿化,利用建筑构建以及建筑本身为主体构建绿化方式形成优化沿街建筑界面的方法。将绿化植物与建筑材料肌理相互对比又相互融合,美化建筑整体造型与城市沿街立面,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5]。通过立体绿化可以降低沿街建筑屋面与墙面所受到太阳直射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劣,制定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城市设计工作方法,为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城市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提出沿街建筑界面的城市设计细化方法,适用于各类型城市设计,以及城市设计中其他方面研究,城市设计的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冀开元.基于虚拟现实的沿街建筑界面城市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0.

[2] 李登钰.开放型街区设计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3] 官涛, 孙少婧, 官珍. 城市意象要素认知与环境行为分析——以清华观察者的认知地图为例[J]. 美与时代:城市(1):2.

[4] 范艺,陈冬艳,梁月,赵小刚.河北省文化传统村落实态调查与更新策略研究——以井陉县大梁江村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06):21-22.

[5] 孟春芳.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8:28-29.

1作者简介:陈雨欣(2000—),女,福建南平人,建筑学专业,本科生,Email:10715695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