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实践

黄玉英

身份证号码: 36210119811027****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择选与应用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该项工程建设能否取得圆满成功,因此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实践是工程项目管理负责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基于此点,分析了几种国内外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并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上简单论述。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创新实践


引言

针对于工程项目类型的不同,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广泛运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七种,各个管理模式优缺点存在一定差异,所以需要结合业主要求以及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

  1. 几种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 DBB模式

DBB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国内的工程项目当中,还是在国外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都是最为传统的一种通用管理模式。DBB管理模式就是指设计-招标-建造管理模式,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项目工程当中的应用,必须根据这一流程来实施,并且只有在当前的工程阶段工作完全完成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工程中,此种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这些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十分严谨的。而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也是并存的,首先从优点上来说,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是最为传统的,所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管理模式已经接近成熟,并且在各个项目工程当中的通用性也相对较强。并且,业主在这一管理模式的应用下,能够根据自身的想法自由选择该项目工程的设计方以及监理方,便于双方单独签订项目合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针对性满足业主的需求,还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助力有效管理的实现,但是因为该项管理模式秩序性较强,所以在工程项目当中所消耗的时间也正常,所需管理费用较高。

  1. CM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就将设计、管理、施工等多个方面融合起来,这也是此种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因此,对于部分变更性较强并且时间要求更高的工程项目来说,CM管理模式更为适用。该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将工程项目的周期尽可能缩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并进一步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能够更早看到。而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虽然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质量上的保障不够完全,并且很难预测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

  1. DB模式

在DB管理模式下,业主通常会通过资历较深的咨询机构来制定总要求,且业主由管理人员作为代表,并进一步沟通该项目的总承包商,从而在三个参与方共同努力下,由总承包商来负责该工程项目整体上的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因为此种管理模式较为简便,所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设计与施工存在分离问题所产生的矛盾,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该项目的所需经费以及工期所耗时长。但是这对承包商的要求相对较高,其承受的风险也相对较大[1]

  1. BOT模式

BOT管理模式也就是指建造-运营-移交模式,此项管理模式所对应的工程项目有所特殊性,因为这是政府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进市场竞标的工程项目,所以能够负责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公司必然是实力雄厚的。在负责该项目的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之后,该公司要负责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运营管理工作,并在所签协议合同所规定的时期满后,再将此工程项目无偿转交给政府。因此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在建设国有设施时,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而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对于项目竞标公司的资金与技术两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1. PMC模式

PMC模式又称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就是指由业主来自由选择一家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且技术较为先进的项目管理承包商,并由此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这一承包商不仅要负责该工程项目的策划工作,还要负责预算、采购、施工等招标方面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及工程质量、经费等方面的管理也要由该承包商全权负责。此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就是项目承包商能够集中管理整体项目,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该种管理模式所适用的范围是比较小的。

  1. EPC模式

EPC管理模式也就是设计-采购-建造模式,此项管理模式与其他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业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参与性较低。业主首先提出对于该项目的所有要求,然后由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来全权负责后期所有工作。与此同时,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相关协议合同之后,业主就无权再过多干预后期管理工作,在此后工程项目的所有管理流程当中,无论是前期策划还是后期实施工作都是由承包商全权负责。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一些难度较大且所需工期相对较长的大型工程项目当中较为适用。该项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业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负担。但是此种管理模式下承包商要承担工程项目所有的责任,所以对其技术要求是相对较高的,且对于承包商来说,风险也相对较大[2]

  1. 合伙模式

此种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首先要求的就是各个参与方要建立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约定,并在此期间各参与方要做到互相信任以及资源共享,从而保障资源利用最大化以及各方利益最大化。所以合伙模式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需要特别设立专项小组来协调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冲突。此种管理模式能够将工程项目所面对的风险分化到各参与方上,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各类型的工程项目当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但该项模式难以确定各方的收益,并且因为参与方较多,所以干扰因素较多,若不能与其他模式混合实施,那么就会导致该项模式实施困难。

  1.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1. 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

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因此项目中涉及到的参与方也较多,其中包括业主、咨询方以及监理方和施工方等等。如果该工程项目对于参与其中的参与方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就会导致在整个工程项目当中出现种种矛盾与困难。因此,项目责任制的建立就要基于法律合同,来完成对管理责任人、承包公司以及各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具有一定经验和有过硬技术的项目管理公司,从而使工程项目当中的所有管理工作有效集中起来,从而尽可能降低因为管理分散,而导致无效管理以及工期延长现象发生。

  1. 推行工程建设保险机制

以前的工程项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管理模式上都忽视了保险机制在管理当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在当前工程项目当中,为了促进各方面抗风险的能力提升,将保险机制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当中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由监理方来选择水平较高的保险公司,并与之签订合同,这样一来,就能将工程项目当中的所有保险工作转交给保险公司,这也就直接解决了业主与监理方之间纠缠不清的问题,并且双方在该工程项目出现风险时,也有了强有力的保险后盾支撑[3]

结束语

如文中所述,DBB、CM、DB、BOT、PMC、RPC、合作模式这七项管理模式在各个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几种的管理模式都各有优缺,所以在管理模式的择选上,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考虑,而且要进一步建立并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以及工程建设保险机制,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陆洵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

  2. 杜方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000(031):1522.

  3. 黄霜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实践[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3,000(012):232-232.

1[4]屠砚闻.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现代商业,2020(02):135-136.

[5]王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7,41(02):76-79.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