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冉爱霞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748500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学量、结构、空间和信息等一门学科。可以说,数学是每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无法离开的学科,就像鱼和水的关系,数学之于每个人也一样。刚出生我们都面临几斤重,身高多少厘米等,这些都是数学知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数学的学习对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要的、基本的工具。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人类的进步需要数学的支撑,因此,学好数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要从小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涉及数学的实例简明、扼要地融入教学中,使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更有针对性、变化性、灵活性和实用性,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需要,使素质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顺应新课程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小学生思维的目的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学生思维。数学教学围绕着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进程,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能力必须为教学环节相对应。小学数学教学一定要配合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的教育要求,创造、培养思维能力,开拓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新思路。


、落实因材施教,分层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极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尚未发育成熟,其理解能力、专注力以及精力都比较薄弱,同时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智力和能力发展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其能力提升极易因为年龄因素受到影响。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同样的知识内容,部分学生可以做到全面理解和熟练掌握,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高,但是部分学生则无法做到透彻理解,思维难以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基于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要落实因材施教策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以及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数学基础以及思考能力等方面因素进行分层,然后进一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手段以及内容,对学生落实针对、有效的思维训练。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的手段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于基础能力较弱、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只需要结合数据统计表完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正确绘制并做到简单分析,进而对学生加强统计思维的培养;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而言,需要系统化地分析相关数据,并完成数据预测任务,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对于基础牢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预测任务之后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促进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落实因材施教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激发与引导中学生思维的具体途径

3.1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细致设计情引导学生创造思维,发挥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获得思维的创新培养。情境教学注重情境,特定情境中实强化学习效果。

3.2培养直觉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学科,学生利用直觉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很重要。要培养学生敢于利用直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内完成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3.3教学方法创新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单一性,往往集中于课堂教学中,以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不断练习为基础,传统固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思维出现固化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提升思维能力。优化教学方法、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帮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或者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小学生往往对新颖、充满趣味性的事物感兴趣,对不同以往的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望。所以,借助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对于抽象化的轴对称知识而言,学生理解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进一步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轴对称图形的动态化形成过程,进而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相关性质以及特点,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4挖掘教学的互动性

设计课堂中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讲解题型和教学方式的互动,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学生在教学后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要选择一些互动性强的习题,寓练与乐,巩固教学成果。要适当改变练习题型和练习形式,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觉得乏味,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和练习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开展更宽松和主动的思维能力学习。

3.5加深教学的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有意识设计一些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丰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对课堂教师设计即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题型要少且精,题量适当,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和技能。

3.6发掘学生潜在能力

有效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开放教学。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空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优势,适当运用开放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融解、学会思考和整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四、结语

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起着直接作用,小学数学学习得好坏直接影响未来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一个综合型人才的思维能力一定是非常强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人才要有较强的数学基础,数学好的人思维能力就相对较好,在处理问题和工作时也会有更清晰的判断,因此,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在小学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数学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思维能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希望我国的中小学校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具开发及研制策略[J].唐秀.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王静.华夏教师.2019(34)

[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的运用[J].曹学玲.中国新通信.2020(04)

[4]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贾艳清.华夏教师.2020(02)

[5]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肖永华.考试周刊.2020(96)

作者简介:

冉爱霞(1985.6.7),性别:女;籍贯:甘肃;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