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

郑冰健 李波

身份证号 :37092119780222**** 身份证号 :37081119900215****

摘要:农用地属于土地类型的关键构成,对农、林、牧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近些年,因农药化肥与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工业排放等问题所形成的综合性影响,以致于农用地土壤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影响,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形成明显制约影响。所以,有关部门务必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保持高度重视,通过治理与修复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使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以此促进社会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

1农业土壤受污染的原因

1.1废水灌溉

农业生产需要水利灌溉,如果灌溉用水存在污染,则必然会导致土地被污染。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主要是因为水污染所导致的。比如,炼铁废水会产生大量的重金属污染。

1.2大气沉降

生态环境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工业行业快速进步,工业生产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消耗明显过高,以至于大量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材料等就此出现。同时,交通运输期间,燃料燃烧也会形成相应的有机物污染。面对众多方面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影响,使农用地土壤所含重金属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土壤污染情况也变得更为严重。除此之外,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易造成酸雨天气频繁出现,使重金属活性明显提供,为治理修复带来极大难度。

1.3农药方面

农药的不当使用,同样是土壤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原因。就当前农药的实际作用方式来看,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用在土壤中来发挥作用,另一种则是通过喷洒来发挥作用。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用药方式,最终都会有大量的农药成分留在土壤中。如果农药使用量少,则能够在大自然的自我净化下逐渐被代谢;但是如果使用农药过多,则会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土壤中的农药成分被农作物所吸收,进入枝叶、枝干中,一旦被人或动物食用,也可能会对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2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2.1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目前,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重金属污染类型较多。因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可以得到主要的应用。对于这项技术,它具体涉及生物、化学和物理修复。当污染面积较小,污染程度增加时,可采用工程措施完成土壤修复。如果存在大量挥发性重金属,可采用热解吸技术完成有效修复。此外,对于该技术而言,合理使用腐植酸钠可以有效抑制CD的吸收和积累,促进土壤环境的显著改善。在水稻种植的农业用地上,合理选择和有效喷施腐植酸钠,可以显著降低水稻中重金属含量,充分保证产量,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也属于处理和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其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2.2有机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针对有机污染的现状,国内外采用的修复技术也主要集中在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上。相关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物理修复技术具体包括土壤置换、通风和去污,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干扰影响,修复效果不能充分保证,使用不频繁。化学修复技术包括超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但成本明显过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与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通过与微生物、动植物的协调与合作,充分保证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操作简单方便,对环境无严重干扰和影响,投资成本也不高。然而,对于动物修复技术来说,它可能涉及食物链的传递。治疗修复周期较长,效果不明显。

2.3放射性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大量能源被消耗,不合理使用能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放射性废物也会对附近地区的农田土壤产生一定的污染损害影响,污染时间具有长周期的特点。面对放射性污染,在处理和修复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技术包括表土覆盖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混合淋滤技术。表土的去除和去污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核元素。修复后,土壤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但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也会对土壤肥力产生一定影响。土壤搅拌浸出技术在高含水量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在成本和时间方面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该生物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修复效果好。它在放射性污染的处理和修复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2.4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相关物理修复技术,如物理分离、热解吸和热处理。热处理技术在挥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情况下,处理和修复效果显著。对于热脱附修复技术,加热处理可以加速土壤中所含有机质的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完成有效的分离处理,显著降低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针对土壤置换和客源土壤修复技术,即有效置换污染土壤,有效控制污染范围。化学修复技术以石灰为原料,投资少,操作简单。它在复合污染治理和修复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合理应用化学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促进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然而,长期频繁使用该方法将导致土壤硬化等问题。因此,通过纳米技术的联合应用,科学改进这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修复效果。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近年来,动物修复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利用蚯蚓来处理和修复土壤。对于植物修复技术,由于降低了成本投资,可以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不会对土壤产生传染性影响,因此主要用于处理和修复。鉴于农地土壤类型的明显复杂性,合理应用组合修复技术可以充分满足修复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农地土壤污染控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3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3.1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诉讼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土壤污染调查、土壤污染源控制、土壤污染监督、污染事故处理、责任划分等做出明确规定。只有首先完善立法和制度,相关主体才能根据证据开展工作。

3.2建立专门的土壤污染控制机构

控制土壤污染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面对这样一项长期而专业的工作,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来系统地整合和应对。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土壤污染控制,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土壤污染控制。对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技术对策,扭转污染局面。

3.3促进清洁农业

要加强土壤污染和防治知识的普及,积极向广大农民推广正确使用水、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种清洁无害农业生产方式。这不仅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预防和控制土壤污染。

结论

综上所述,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对于当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社会、群众各个方面通力合作,实现农用地土壤污染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昊阳,叶涛,黄悦旻,杨艺,谢玲,付婉竹.“土十条”背景下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31-32+36.

[2]陆静.西南地区农业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8(12):83-86.

[3]蔡顺香.福建省农业土壤污染现状与治理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9(2):67-70.

[4]潘存庆,焦绍明,孙花,李卿沛.金川区某镇农用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