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要如何护理肾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1

分期发表 2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要如何护理肾炎

杨巧玲

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可分为六型,表现为虚象的,常见有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表现为实象的,常见有:风水型、湿热型、瘀阻型。

气虚型:病位主要在肾,表现为腰酸乏力,无明显水肿,或仅有轻度水肿,形体困倦,甚则疲于行立,不耐久坐,尿中有蛋白或有不同程度之红细胞,舌淡红、苔薄,脉沉弱。

阳虚型:病位主要在脾肾,表现为面色皖白,形寒肢冷,遍体悉肿,按之没指,甚则可伴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溲短少,大便溏薄,尿检有蛋白,舌淡且胖,苔薄或腻,脉沉细。

阴虚型:病位主要在肝肾,可见浮肿不甚,但口干,咽喉干痛,头昏目眩,性情急躁,尿赤,尿中有不同程度之蛋白及红细胞,腰酸、盗汗、烦热,舌红,脉细弦数。在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或过度利尿后常见此证型。

风水型:夹有风邪外袭所致,尤以风热多于风寒,亦有始为风寒,而后化热者。此型往往先见眼睑及颜面浮肿,然后迅速波及全身,肢节酸重,小便不利,若查尿可见蛋白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等。并具发热、恶风、头痛、咽痛、咳嗽、鼻塞等兼证。

湿热型:因湿热之邪侵袭所致,起病多急,遍身浮肿,皮色润泽光亮,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皮肤有疮疡疖肿,尿检有大量蛋白及红细胞等,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此型多见于应用皮质激素后肾病未愈而继发感染及柯兴氏症时

瘀阻型:多由水肿日久,由气及血而致。临床可见面浮肢肿,皮肤甲错,或现瘀点瘀斑,或腰痛尿赤,尿检有蛋白及多形性红细胞,舌淡或红,舌边有瘀点,舌下筋系瘀紫,苔薄黄或腻,脉涩或结代。亦有仅表现为水肿迁延,久治不愈,缺乏其他明显的瘀血外征者。

在中医上护理慢性肾炎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 辨体质,审虚实,辨证施护。慢性肾炎在护理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审察患者体质和病性,辨别阴阳、虚实极为重要。一般而言,水肿明显者,本虚标实。体质强盛者,多实多热。体质虚弱者多虚多寒。两者除必须按时测体温、脉搏、血压、24小时出入水量外,还须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呕吐、水肿等情况。如果出现少尿、神疲嗜睡、口有尿味,多为湿浊之邪蓄积体内,毒邪内渍,内陷心包,转为关格,最为危险。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临床上,阳虚水肿,水毒内踞,刺激皮肤引起瘙痒,应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感染。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多见头痛失眠,血压偏高,须观察有无呕吐,抽搐。头痛者可针刺百会、太阳、合谷等穴。抽搐、呕吐者,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抢救治疗。

  2. 察病情,避外感,指导服药。应细心观察病情,告戒病人慎起居,避风邪,注意不可劳累,保暖防寒。因为慢性肾炎往往因为感染而急性发作,致原有病情加重。病室应阳光充足,气温得当,通风良好。临床上的护理,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中药汤剂宜温服。恶心呕吐者,宜少量多次进服。服药前滴少量生姜汁于舌上,对防止呕吐有效。中药灌肠者须注意药液的温度适中,注入的速度要慢,肛管插入的深度要适当,一般以30cm为宜。这样才能保证药液的充分吸收,提高疗效。中医如何护理慢性肾炎?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肾病患者要加强肾病的预防措施,做好自我保健工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3. 调饮食,辅食疗,促进康复。合理正确地选择食物十分重要,一般来讲,有浮肿及高血压者,要忌盐或进低盐饮食。肾功能减退者,不可进高蛋白饮食,辛辣刺激也不相宜。由于本病病程较长,辅助食疗普遍为常选之法。临床上,药疗辅食疗,对患者康复大有裨益。

  4. 调情志,树信心,关怀体贴。调节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非常必要。一般来说,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促膝谈心,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树立乐观的情绪及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应做好卫生宣教,各方面关怀体贴患者,取得患者信任,为患者早日康复,尽心尽职,使得中医护理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