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发热8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3

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发热 88 例临床观察

施跃兰

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省 成都市 611731

【摘要】 目的:探讨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成两组。单日就诊者为对照组,双日就诊者为治疗组。治疗组选用四川百利药业生产的柴黄颗粒,6个月~1岁每天3次,每次2g;1~3岁每天3次,每次4g;4~6岁每天3次,每次6 g。对照组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退热药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该组用药发热症状易反复,退热效果短暂。结论:柴黄颗粒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发热有良好的疗效。【关键词】柴黄颗粒;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发热;临床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URI)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临床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咳嗽、咽干、咽痒、咽痛、声嘶、喉部充血、水肿、发热、咽部有灰白色疱疹或结膜明显充血等[1]。幼儿体弱,年长儿感邪后容易夹痰、夹是滞、夹惊,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出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症。急性呼吸道感染多伴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我科自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应用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发热88例 ,可以缓解症状、减少小儿痛苦,取得较 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汪受传等主编 的《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2],选择我院门诊AURI患者88例,其 中男54例,女 34例。随机分成两组(单日就诊者为对照组,双日就诊者为治疗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例)

组 别

例数

性别


年龄

男 女

6个月~1岁

1~3岁 4~6岁

治疗组

52

33 19

18

19 15

对照组

36

21 15

10

18 8


表2 两组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例) 体温(℃) WBC计数(×109/L)

组 别

普通 急性扁 急性

感冒 扁桃炎 咽炎 37.5 38.1~39 39.1~40.4 ≥40.5 4.0~10.0 10.0~15.0 ≥15.0

治疗组

52 13 25 26 36 11 3 2

37 13 3

对照组

36 5 18 13 24 8 2 2

26 8 2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选用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柴黄颗粒【国药准字Z19993380】(4 g/袋)味甜、微苦。6个月~1岁每天3次,每次2g;1~3岁每天3次,每次4g;4~6岁每天3次,每次6g。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而且 不宜服用滋补性药物。对照组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退热药治疗。治疗3 d,分别观察两组发热、畏寒、咳嗽等全身症状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1)显效:体温恢复正常(腋 下体温 降至37℃ ,不再反弹)、感冒症状全部消失,异常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主要症状部分消失。(3)无效:体温未降或升高,全身症状未缓解,感冒主要症状无改善。结果(见表3)

表3 柴黄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n,%)

组 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37.5~38 ℃

38.1~39 ℃

39.1~0.4

≥40.5 ℃

52

36

11

3

2

34(65.3)

24(66.7)

7(63.6)

2(66.7)

1(50.0)

11(21.1)

7(19.4)

2(18.2)

1(33.3)

1(50.0)

7(13.1)

5(13.9)

2(18.2)

0(0.0)

0(0.0)

对照组

37.5~38 ℃

38.1~39 ℃

39.1~40.4 ℃

≥40.5 ℃

36

24

8

2

2

17(47.2)

13(54.2)

3(37.5)

1(50.0)

0(0.0)

10(27.8)

6(16.7)

3(37.5)

0(40.0)

1(50.0)

9(25.0)

5(20.8)

2(5.0)

1(50.0)

1(50.0)

治疗组中仅有12例出现轻微腹泻症状,停药后自然缓解。另有7例无效,总有效率86.4%,疗效满意。对照组无效9例,总有效率75%,该组用药发热症状易反复,退热效果短暂。两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性可比 性(0.01<P<0.05)。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儿的常见病当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尤其在冬冷春寒的季节,婴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如果照顾不周,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我们在总结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经验上,建议家长从这些方面着手,让孩子远离感染。一是抓住危险的信号:咳嗽。小孩咳嗽几声,家长大多不会在意,可是在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咳嗽很可能就是危险的信号。一般的咳嗽靠医生听诊可以确诊,但几种特殊的咳嗽必须及时拍胸部X光片,6个月以下小婴儿的咳嗽,嗓子有痰鸣声,口吐泡沫,好多家长误以为是长牙了,如果没有控制好,疾病就向下发展了,睡觉时能听到呼呼的痰鸣声,偶尔有几声咳嗽,没有及时治疗,再没有控制好,痰鸣声增多,吃奶出现呛咳,大便次数增多,吃奶减少,此时是家长就诊最多的时间。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早期拍胸部X光片就能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孩子高热不退、咳嗽不厉害的患儿最好拍胸部X光片。在您怀疑甲型流感病毒的咳嗽,剧烈咳嗽、久治不愈的咳嗽,必须拍胸部X光片,因为此类的胸部X光片的表现不同于普通肺炎的表现,晚期是所谓的“白肺”,早期炎症的起始部位亦不同。重症甲型流感病毒的病情进展快,应及早拍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二是做好常规尿液检查。孩子发烧了,家长一定要通过医院正规的检查来找到病因。首先应分清楚他感染的是什么病原体,细菌、病毒或者是二者混合感染,因为这关系到用什么药来控制感染,关系到用抗病毒药还是用抗菌素。尿常规检查有几个必要性:(1)有的发热患儿虽然有呼吸道症状,但也有尿常规异常的可能,如尿白细胞超标。细菌超标,提示有尿路感染;尿红细胞超标、管型超标、隐血加号、尿蛋白加号,提示有肾炎、血尿的可能,需要动态观察;尿酮体加号,提示患儿负氮平衡,处于脱水状态,酮体加号越多脱水越严重。(2)患儿就诊后,在未用药之前,先化验尿常规,以确定有无异常,以免用药后再验尿常规,一旦有异常,是疾病发展造成的异常,还是用药后药物副作用所致异常,说不清楚,尿常规检查既为患儿检查了疾病,又排除了医疗纠纷的隐患;(3)一旦确定发热伴尿路感染,复查尿常规是否恢复正常也是能否停药的指标。

柴黄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发热初起,临床症状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和发烧,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此外,它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并有助于消除外来病毒入侵,还具有抗菌作用、抗菌谱广,对流感病毒有作用。柴黄颗粒主要成分系柴胡及黄芩苷。黄芩苷(Baicalin)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具有抑菌、利尿、抗炎、抗变态及解痉作用。黄芩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细菌内毒素、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两药合用能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明显缓解感冒发 热症状 ,缩短病程,减少小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