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

苟亮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北方汉地文化民居的代表象征,其在中国已经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根据相关文献及考古实例,距今约3200年前就已经有了四合院的相关实例。四合院是通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围合聚集成一个庭院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民居。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具有不同的建筑特色。

满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由女真族发展过来,经过清代数百年与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其汉化程度已相当高。虽然满族在许多生活形式上与汉族已相当接近,但其民族习性、生活方式以及其长期生活地域的不同,许多方面仍旧存在差异。本文将从建筑空间布局就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的异同进行阐述。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满族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建筑礼制

1、建筑空间布局

1.1建筑形成

北京四合院于辽代演变过来,至元代建立大都逐渐成型,经明清两朝不断演化,形成如今的建筑空间格局。现今北京四合院不仅承袭了三千多年的民居基本格局,更具有了独特的北方民居空间格局。

满族民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期满族主要生活在白山黑水之中,靠狩猎为生,居住形式也历经了巢居、穴居、半穴居等居住形式。在经历了约2000年的原始居住模式后,至约宋时完成了结庐为舍巨大转变。为后世满族的住宅奠定了基础。后清军入关,满汉两族人民开始进行文化交流,满族受汉族民居的影响,在原有住宅基础上加入了汉族的元素,逐渐发展成了如今的满族民居。

1.2 选址情况

北京四合院的选址一般位于平原地区,宅基地一般为坐北朝南,且一般较为醒目。如位于山地区域则一般选择在高台至上。这种选址原因主要有三:1、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重要的大事如祭祀、会谈等一般会选择在高台上举行,一则为了安全,二则也是体现了等级地位等要素。2、坐北朝南可以获得很好的日照条件,有益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3、坐北朝南也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观。满族民居的选址都是遵循自然,一般选址江湖的沿岸,或者是背山向阳的山岗 ,有时也选择在道路的两边,总之是以生活的便利性来进行选择的。

1.3建筑空间布局

北京四合院和满族民居的建筑空间布局因生活习性、长幼尊卑、宗法礼教、地形气候等方面的不同均存在较大的区别。

北京四合院一般是按照院落的多少来确定建筑的规模,普通的四合院一般为一进或两进院落组成,四合院的规模非常灵活,可以通过增加院落的进数或设置跨院来提高院落的规模及等级。北京四合院采用轴线的空间处理手法,按轴线布置所需功能房间。同时不拘泥于单条纵向轴线,可采用横向的跨院来组合多条轴线,中央的庭院通过抄手游廊将正房、东西厢房、垂花门等重要空间进行贯通。形成复合四合院。复合四合院出现出现在许多大户及官宦人家的住宅中。例如北京的恭王府及宋庆龄府就是采用来这样的布局模式。与此同时,北京四合院内部的房间布局也处处体现来长幼尊卑的思想。四合院的北边正房往往是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居住,就连东西两侧的厢房也由于东尊西卑的思想有所区分,在古时往往存在一夫多妻制,因此东厢房往往是由正妻居住,侧房往往都是居住在西厢房。等级制度极为严格。

满族民居通常也是一进或两进院落,大户人家也有三进院落的情况,但满族民居在布局中稍显局促,满族民居除了纵向轴线外也会往横向扩展多条轴线,但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的是没有跨院,横向上缺乏联系。这样的空间特点主要是由于早期满族贵族存在“占山为王”的思想,个人领地意识非常强烈。沈阳故宫就是由三条纵向轴线并列组成的三组无跨院的多进院落皇家院落。满族也非常讲究长幼有序的等级制度,但满族遵循着“以西为尊,以右为大”的不同于汉民族的礼教秩序,因此满族的长者往往居西屋。

2、总体设计

2.1院门

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都采用了四面围合的合院式布局,均设置了北房、南房、东西厢房,且四周均采用了院墙进行围合,但区别之处在于,大门设置的位置却是不一样。北京四合院将大门设置在东南角,主要是避免大门与北房直接相对,符合八卦中的“坎宅巽门”。而满族民居则设置在了院墙的正中,与北房相对,布置在整个院落的中轴线上,大门高且宽,方便马车的进入。

2.2建筑形制

北京四合院的单体建筑往往不超过三间,这也符合着古时关于民居的规定,普通民众是不能僭越的。正房体量最大,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正房南面,院子两侧各建厢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形成了舒适宜人的院落空间。

满族民居的单体建筑就不受这些规定的约束,往往采用三开间或五开间的形制,一般前后不出廊,且往往在东侧的稍间开门形成西侧面积较大的空间,俗称口袋房,这种设计可抵御室外较为寒冷的空气。

2.3建筑礼制

在北京四合院中,正房一般往往是由长辈所居住,厢房则供晚辈居住,这样的布局反应了严谨的等级尊卑观念,北京四合院的明间为客厅兼祭祖和拜佛之处,灶间被置于倒座内。

满族民居正房入口间两侧为居住空间,东西炕加上南北山墙出的条炕,形成了满族民居中极具特色的“万字炕”,他们以西炕为尊,通常用作供奉祖先牌位,南炕

为大,居住长辈老人。北炕用以住小辈。西炕通常不住人,且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家中长辈和亲姑爷可以坐。

3、结语

四合院是我国传统的民居居住形式,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与满族民居,民居的发展除了与民族的生活习性有较大的关联之外,还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关联甚大。在民居演变的特色中,可以窥见包含宗教、习俗、气候、礼教等一系列因素对我国民居发展产生的影响。这份研究可在我国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

  2. 王玉. 辽宁满族民居建筑特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范丽业,马玉斌.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J].安徽建筑,2009,16(06):29-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