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闫佳丽

包头市中心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从2017年1月开始到2020年1月结束,随机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n=30,采取常规放射治疗)和研究组(n=30,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卡氏评分、肺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卡氏评分以及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生存率;肺功能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为高发的一种,其致死率较高,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采取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部份患者由于其机体耐受度差或有其他手术禁忌症导致不能采取此种治疗方案[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准的放疗技术,对周围非肿瘤组织的受照剂量较低,此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更理想的治疗思路。本次研究将60例此类患者纳入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此种放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1月-2020年1月,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49±5.26)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肿瘤分期:Ⅰ期25例,Ⅱ期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78±5.37)岁,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肿瘤分期:Ⅰ期26例,Ⅱ期4例。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录入软件分析得出其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肿瘤直径不超7cm。预计其生存期超过3个月。(2)患者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已知晓并同意。排除标准:(1)对放疗存在禁忌症者。(2)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患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放疗,放疗剂量为1.8Gy到2Gy/次,1次/d,5次/周,每疗程总使用量不超过66Gy。对研究组患者采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将患者以仰卧的状态固定在放有负压垫的立体定向治疗床上,告知患者放松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呼吸平稳后利用CT对其进行扫描,扫描层厚以及层距均为4mm,并将CT图像上传致TPS系统后进行定位,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依据图像分布靶点和靶区进行勾画,并根据此定位结果在肺窗上勾画靶体积并对其实施中心多野立体定向照射治疗,每周治疗5次,总剂量BED控制在95Gy-100G之间[2],两组患者均治疗5周到6周。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肿块完全消失为显效。肿块消失超过50%为有效。肿块无变化或是增加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30×100%。

1.3.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卡氏评分得分越高代表其健康状况越好,肺功能主要记录其1秒峰值流量、1秒用力呼吸气量以及肺活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618ca69bb9a26_html_47ab502c1517ba4d.gif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利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其相关性,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常规组治疗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0%(21/30),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可见研究组治疗效果更好,(P=0.005<0.05,χ2=7.680),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

研究患者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其卡氏评分以及各项肺功能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n=30)

分组

卡氏评分

1秒峰值流速(%)

1秒用力呼气量(L)

肺活量(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常规组

60.16±2.13

71.29±2.41

98.23±2.16

52.31±2.08

2.60±0.61

2.87±0.11

2.04±0.13

2.34±0.25

研究组

60.25±2.54

82.34±2.59

97.15±2.48

78.18±2.14

2.49±0.74

3.96±0.55

2.05±0.14

3.556±0.33

t

0.148

17.107

0.133

47.480

0.628

10.644

0.28

16.140

P

0.882

0.000

0.894

0.000

0.532

0.000

0.775

0.000

3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环境因素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此病的发生使患者呼吸功能以及循环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3]。手术、放、化疗是目前对于此病的普遍治疗方案。手术效果虽然较好但是对一些耐受度较大的患者来讲风险较大,而化疗对机体的损伤较大,而癌症患者机体功能较弱,一般治疗时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因此放疗是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方案相比较而言精准度更高,而且在三维空间将放射束线聚集在病灶处对肿瘤的靶区形成高剂量,对周围的健康组织损伤较低,另外此治疗方案还具有治疗速度快,治疗周期短的特点。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见到研究组患者采取此治疗方案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综上可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玲玲,邸玉鹏,杜乐辉,等.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8,167(07):33-38.

[2]董妍,吴尚,杨建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 34(6):960-963.

[3]黄健,覃莉,黄东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