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探索

林其海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366100

[摘要]作业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的输出渠道。好的作业会让学生自觉主动思考,去完成。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有很大的用处。本本文主要是通过本人的教学经历,对于传统作业及少涉及的部分进行探索设计。

[关键词]作业 校本作业设计

传统的作业主要是通过题目呈现,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动手做题目,物理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是通过的传统题目去做,远远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科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许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通过动手实践,经过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通过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发现、创新。[1]

对于有些物理知识,仅靠做题是无法达到预期要求的,对于一些物理知识,必须经历整个科学探索的过程,经历了才能真正的领悟,真正的理解,才能使学生学物理之路越走越远。传统的作业设计偏重于动脑,对于动手这个环节强调不足。所以,我们应该面对学生现实设计符合实际的校本作业,在校本作业中去加强动手这个环节。笔者通过实例说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设计强调动手的校本作业,让学生手脑并用去完成作业。

这种作业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传统作业中加入适当的引导语的设计实例。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两张纸片之间向下吹气,纸片会向 。这是由于纸片之间的空气流速 ,导致纸片之间的空气压强 。(不急动脑哦,你可以动手试一试)。

因为长618c80caa557f_html_5882700312367751.jpg 期养成的做题习惯很618c80caa557f_html_5882700312367751.jpg618c80caa557f_html_5882700312367751.jpg618c80caa557f_html_5882700312367751.jpg618c80caa557f_html_5882700312367751.jpg 少同学会想到动手去试试。试了以后发觉物理作业原来可以这样做,而且一定正确。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帮助,可谓一举三得。

2、《动与静》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你可以找个同学试试再选哦)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这个题目对没有经历的同学还是难理解的,如果亲身去试了马上就不一样了。因此不必急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是应该在课后通过实践体验中得出答案,才会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有更深的理解。

二、设计动手类的作业。

1618c80caa557f_html_fca888a8fe202a8d.png 、《动与静》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这是本节的难题,你是否有办法找些材料进行实验,把过程拍出来,并解释给同学听?)

A618c80caa557f_html_5b30249586ad0fc8.png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把这题布置下去学生完成还不错,右图是学生做的实验,拍了视频加上解说成为一个小微课。认真完成就能较好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对学生掌握知识帮助很大。在脑海中就会有无风旗与运动方向相反,要使旗与风的方向相反只能是顺风运动且运动速度要大与风速的印象。学习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1. 《凸透镜成像》因为内容多,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老师包办所有实验时间不足,效果也不佳。这节可以完成基础的实验上,课后布置学生去完成:(1)把物体遮住一半,光屏上像是什么样的?(2)把透镜遮住一半,光屏上又像是什么样的?(3)把物体上移,像往哪移?

光学特别是《凸透镜成像》这部分知识对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好多同学学得力不从心,怎么也整不明白。说到底就是体验不足。初中生本身就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所以要有实验现象这个形象来垫底,对这部分知识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实验体验可以实现由难到易的转换。

  1. 电学部分动手实验设计。电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刚开始学电学时好多同学会找不着北,完全听不懂。电学课只靠老师上课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几个分组实验是不够的。所以一开始就要设计学生动手做的作业,让学生想办法自备器材时常能动手操作,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上轨道。

范例: 用一个电源、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组成电路,要想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可以有几种接法?

618c80caa557f_html_2e2cfe15a747ab43.png 个实验设计重点不在两个小灯泡否都发光,而在让灯发过程的操作及所遇见的问题。首先很自然的按简单电路的接法接成一个串联电路。接下来再拿一个导线尝试去接在某两个接线柱,看一下用一根导线能否完成。接电源两端有什么现象?(两灯不亮了)接开关两端有什么现象?(开关用不上了)接其中一个灯的两端有什么现象?(这个灯不亮。另一个更亮)接两个灯的两端有什么现象?(两灯不亮了)各种方法用尽发现还是不行。然后试着改动一根导线,加一根导线;最后,发现两个灯亮了而且比原来的串联接法更亮----得出了并联接法。在这个动手的过程学生就更好的去了解了电路、电源短路、用电器短路、开关短路。上课讲的再多,题目做的再多,也不如学生体验了一回。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设计校本作业,让自已所教的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才能使学生学物理之路真正走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瑞士]皮亚杰著.倪连生,王琳译.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出版.19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