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而外,活力四射—浅析幼儿园活力教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由内而外,活力四射—浅析幼儿园活力教育策略

黄虹

高东幼儿园 200137

[摘要]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带领他们感受生活,体验各种活动,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智力,促进其成长发育。对幼儿来说持续的成长,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激发幼儿的活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幼儿才能有所感、有所悟,得到由内而外的成长。教师自身的活力十分具有感染性,师生共同的活力构筑了活力的教育。本文探讨幼儿园活力教育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活力教育;策略;由内而外;活力四射


引言

活力,主要指的是人的活力,活力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使人充满活力的目的。幼儿天性好动,无疑是有活力的。但教育不仅仅是使其在体育活动中积极动起来。还要使其在思想活动中动起来。对于年龄尚幼的孩子来说,能吸引其兴趣,使其参与思考,又能积极得出结论。活动设计、准备,难度把握,启发引导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注意度。这对教师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对活力教育有深入的理解。

一、活力是哪方面的活

(一)教师“思想方法活”

活力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和正确的、灵活的。能够促进幼儿成长发育的。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能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丰富的、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教师的回应和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能够促进个体的个性化发展的。

(二)幼儿“动作思维活”

幼儿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长发育,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在幼儿园中要得到身体的锻炼,四肢协调,基本动作灵活,这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活动和发展。幼儿园中的活动需能触动幼儿,增加其生活体验,使其学习到社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和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应变能力增强,整体活力提升。

二、如何实现活力教育

(一)课程游戏化

游戏化教学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符合幼儿发展成长规律,能够激发幼儿活力,促使其全面发展。在课程游戏化上,应关注一下两个重点,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享受,在游戏中成长。

1、重视游戏设计,丰富游戏内涵

不同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不尽相同。适量的户外体育游戏有利于锻炼幼儿的体魄,提升他们的耐挫能力。而角色扮演游戏则更有利锻炼幼儿的语言发展,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的提升。以体育游戏为例,从小班到大班,体能要求的强度要不断加大,游戏的对抗强度也应有所增加,依据年龄的不同,游戏的玩法也应有所侧重,各个阶段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承接,让幼儿的身体素质或者其中的某些能力呈现一个坡度的上升。让游戏的内涵得到延展,游戏的功效得到持续的影响。这就是做好游戏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2、注重天性释放,鼓励游戏创新

游戏之所有被多大多数人喜欢,是因为游戏能带来快乐,无论是胜利的快乐还是参与的快乐,都是让人心情愉快,对于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园的各种游戏都有受众,每次让孩子们分区域进行游戏,每个区域都会有人选,例如,建构区、娃娃家、快乐拼图区、趣味绘画区等等,当然最受欢迎的一定是户外的游戏,在孩子们眼中,户外的玩耍才更自由,也更有趣味。例如,一次雨后,孩子们散步时,发现有很多被雨水打落的花瓣,很漂亮,孩子们就把它们捡起来,捡了很多的花瓣,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以此为元素进行创作。孩子们发挥想象,有的做成了漂亮的小姑娘,有的做成了花瓣蛋糕,有的孩子想风干以后收藏。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散步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灵感,更别说平时各种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了,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幼儿有点亮游戏的诸多灵感。

3、进行游戏指导,玩出童本特色

有时候,幼儿很喜欢一个游戏,不是因为游戏本身有多精彩,是因为在这个游戏中,他们感受到了快乐,或许是有人陪伴,或许是被肯定,或许是找到了自己的长处。经过观察,就能发现,孩子们各有天赋,可以在游戏中为他们安排不同的角色,让孩子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所长。我们班萱萱画画很好,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在手指头上了画出了她们一家五口人,然后教小朋友们一起画,我就以神奇的画为主题,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在有限的手指头上作画,于是,一幅幅趣味的手指画出炉了,我们以此做的照片展也成了我们班的特色作品。若没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我们就可能要错过这样美好的画面了。

(二)培养自主性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和周围人已经环境的接触越来多,也越来越深入,他们有掌控和改变的需求,这是成长的标志。我们应该顺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活力,真正实现活力教育。

1、实现就餐自主管理

作为园内每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午餐分为餐前分配、用餐管理和餐后整理,故而自主活动模式也从三方面展开建构和实施。在自主就餐引导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维持纪律和时间,不过会放弃功利目的,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让他们逐步形成“我是大班宝贝了,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立足幼儿用餐言行的表现状况,我们让幼儿民主推选出性格大方热情、具有相应约束力的孩子,根据餐桌大小和幼儿数量分为小组,采用自主服务、轮流执勤的方式完成午餐各个环节。孩子们非常开心,连部分原本顽皮捣蛋的幼儿也被这一创新形式吸引,不再因日复一日地“等待式”用餐形式而觉得无趣。为了能够得到伙伴和老师的认可,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言行表现大为好转,老师再也不用忙个不停,又要做午餐准备和管理工作,又要忙着顾及部分调皮的孩子,工作也变得相对轻松有效。孩子的变化和教育的感受都证明: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已经具备相应的生活技能,他们的在园生活完全可以慢慢地走向自主化。当然,就餐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丰富内容,需要我们提前作出细致的规划,在整个就餐过程当中,以不影响幼儿的自主能力发挥为前提,实施观察和跟进,以新的尝试和探讨让幼儿摆脱过往“坐享其成”的被动就餐习惯。

2、餐后散步自主管理

在著名的《爱弥儿》中,卢梭强调关注孩子的自主意识,呼吁教育者追寻“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愿景。无独有偶,陶行知“生活教育”“儿童教育”,也期待我们摒弃“看护式”“保姆式”的固有思路,把自主意识和能力培养渗透在所有常规中。教师则做好定点站位安排,保障幼儿拥有安全和快乐。我们引导大家,利用餐前时间讨论,孩子们结合经验,基本明确散步的地点方式、可供玩耍的游戏,做好充足的自主活动准备。

轻快的音乐响起,吃完饭的宝贝们陆续走出室外,进行期待中的自主散步。“我们来啦”,大家结伴而行,寻找想玩的地方。有的在操场上,玩民俗游戏;有的走到小树林里,做一次“探秘”;有的蹲在墙边的地上,用石子和树枝画画;有的眯缝着眼睛,坐在攀爬架平台,仰着头享受沐浴阳光的乐趣……在这样的散步活动中,许多内容根据幼儿的能力和兴趣生成,突破成人固有的思维框架,做到玩出花样、散出自我,幼儿十分喜欢。老师们在常规中融入个性和情趣,看似简单的行为改变,却让幼儿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三、总结

活力教育就是让教育中的人有活力,让教育中的事有价值。从课程游戏化和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两个方面入手,结合例子进行讨论,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效果显著。让幼儿喜欢,让他们自主管理,教师陪伴引导,幼儿能绽放更精彩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什么是教育活力[J]上海教育科研, 2021,(03)

[2]王波.育人路上的“活力教育”[J]吉林教育,2021,(Z3)

[3]王峰.浅议挖掘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与释放幼儿课堂活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