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护理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儿童心理护理中语言技巧的运用

龙文芳

琼山区妇幼保健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1100


摘要:在医院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发生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儿童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儿童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护理,治疗效果。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通过语言技巧加强儿童心理护理,从儿童角度进行分析,缓解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对护理的依从性,配合度。在儿童生病时,家长对儿童会发生过度关心的情况,从而对患儿的心理平衡造成破坏,降低儿童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需要使用合适的语言技巧,鼓励儿童积极配合护理操作,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儿童;心理护理;语言技巧


很多儿童对于自身疾病的情况不够了解,在医院环境中,容易出现恐惧,紧张情况,不利于儿童疾病的治疗[1]。护理人员在对儿童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护理沟通技巧,多对儿童实行鼓励性语言,温和的态度,缓解儿童的负面情绪,帮助儿童适宜医院的环境,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1 儿童心理护理的问题

由于很多儿童的生活经验较少,无法及时了解疾病严重程度,当进入医院后,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医院环境中,儿童感到陌生,见到很多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时,无法及时适宜医院的环境。面对护理人员为患者抽血或者静脉输液时,由于会存在较大的疼痛感,加上疾病造成的痛苦,很容易让患儿发生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发生哭闹,挣扎等症状,影响护理操作进行。在儿童护理操作中涉及很多的环节,比如胃管,灌肠等,在护理操作中,患儿很容易发生不安全感,由于造成很多疼痛感,很容易造成巨大的情绪波动,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护理操作开展。

家长对儿童本身存在一定的溺爱心理,儿童在生病时,家长对患儿的溺爱情绪更强,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打破平衡,从而造成负面情绪[2]。家长由于担忧患儿的身体情况,从而给予更多的照顾以及关怀,会增加患儿的依赖心理,降低心理素质,造成患儿容易发生激动的情况,不利于提高护理效果。

2 心理护理的语言沟通方法

2.1语气温柔

在医院这种陌生环境下,患儿的心理情况比较不稳定,在受到刺激后,很容易造成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严重影响护理效果[3]。护理人员在于患儿沟通时,需要使用温柔的语气,避免对儿童造成刺激,稳定儿童的心理平衡,控制情绪,并注意保持耐心,提高患儿的心理安全感。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要出现急躁的情绪,面对儿童的疑问,不要出现不耐烦的情绪,防止对儿童造成损伤。比如,护理人员可以表示不要害怕,我来和你玩一会游戏,很多就好多了。护理人员可以与患儿进行有限时间内的小游戏,缓解患儿的恐惧,紧张的情绪,增加对患儿的关心爱护,加强沟通,缓解儿童对于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儿童适应医院环境,提高儿童对于医院护理操作的配合度,提高护理效果。

2.2语言通俗

由于大多数儿童的文化程度较低,对于很多医学的术语无法正确理解,很难了解自身疾病的情况[4]。因此,更加容易发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从儿童的角度进行心理护理,使用通俗的语言加强交流,帮助儿童了解自身的疾病,治疗的作用,缓解患儿的恐惧,焦虑情绪。当患儿由于过于担忧疾病的情况发生情绪激动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病情,儿童的接受程度,使用简洁的语言将疾病的情况描述出来,提高儿童对于疾病的了解。比如护理人员可以这样说“你身体里面有一些脏东西,医生可以在你睡着的时候,将脏东西取出来,取得时候不会感觉疼痛,只需要睡一觉就好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讲解疾病的情况,治疗的方法,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儿童对于治疗的依从性。

2.3鼓励语言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心理素质较低,在别人夸奖时,会感到高兴,更容易保持愉悦的情绪[5]。如果别人批评他,则很容易发生负面情绪,造成激动情绪的情况。根据儿童心理学特点,护理人员在加强与儿童的沟通时,需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打击性语言,让儿童保持愉悦的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比如,在患儿完成注射后,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儿说,今天你真乖,比别的小朋友更加勇敢。使用这种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提高儿童的愉悦情绪,降低对注射穿刺的恐惧感,在护理操作时,通过语言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可以缓解患儿的疼痛感,降低在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阻碍,避免儿童发生哭闹,挣扎的情况,提高护理效果,促进儿童恢复健康。

2.4暗示性语言

护理人员将希望患儿完成的目标,逐渐通过暗示性语言的方法传递出来,从而让患儿最终达到目的。比如,护理人员希望患儿能够配合打针,可以在患儿再次打针时与患儿说,“昨天打针是不是只有一点点的疼啊,你只哭了一小会,今天打针,你肯定不会哭了对不对,来,自己把小手拿出来吧。”“小朋友真勇敢,肯定不会哭的对不对”。通过对患儿进行多次暗示,可以让患儿逐渐接受打针这样的护理操作,提高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度。

3 结语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由于无法快速适宜医院的环境,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发生紧张,恐惧情绪。护理人员使用语言技巧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提高患儿对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提高治疗以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现彩. 儿童心理护理中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2021,16(04):141-142.

[2]丁葆雁. 家长和儿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6(03):92-93.

[3]吴学芳. 心理护理在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实施对提升儿童配合度的价值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21):104-105.

[4]冯奕璐,王丽娟,陈圆圆. 心理护理及生活干预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03):151-152.

[5]李艳芬.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 幸福家庭,2019,(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