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放养鸡的优势及配套饲养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生态放养鸡的优势及配套饲养管理技术

许良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随着生态养鸡产业的发展,让生态放养方式被更多人多熟知。生态放养鸡逐渐形成产业,是由于养殖优势非常显著。放养鸡可以满足人们餐桌的健康营养需求,也能够在养殖中降低成本,是鸡养殖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放养鸡;配套饲养管理;产蛋量;营养性


生态放养鸡优势显著,基于优势效果进行科学饲养,运用鸡种选择管理、选址建设管理、饲养密度技术、规模补饲技术以及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可以为放养鸡产业发展提供积极的途径。

一、生态放养鸡的优势

生态放养鸡具有显著的产业优势,诸如在食品安全健康方面,能够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生态放养鸡无需进行饲料喂食,鸡群能够在生态自然环境下捕食,自然环境提供给放养鸡天然饲料,饲料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合成,也没有受到污染,这样的喂食模式下的放养鸡更加健康,肉质也更加鲜美。另外,由于放养鸡主要是草籽、昆虫为食,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成分,这些是人工饲料所无法提供的,从而让放养鸡营养更加丰富,对于人体健康也十分有利[1]。在生态放养鸡过程中,由于饲料等都来源于自然,大大降低了人工养殖的成本。可以说,生态放养鸡既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具备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未来鸡养殖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生态放养鸡的配套饲养技术

(一)鸡种选择管理

生态放养鸡饲养过程中,鸡种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并不是所有鸡种都适合生态放养。生态环境对于鸡的身体素质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选择那些环境适应性好,并且抗病性较强的鸡种来进行放养。生态放养中,由于放养环境一般为果园等区域,需要协调好放养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尽可能选择腿短、不易出现较高飞行高度的鸡种,这样能够避免果树等受到损失[2]。另外,生态放养时,放养区域会基于自然条件呈现出一定的高低坡等情况,这对于鸡种的运动耐力会形成考验,在鸡种选择时要重点选择那些较为善跑动、体力好的鸡种。生态放养鸡的最终目的,是进行生产销售,因此产蛋量也是选择鸡种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确保放养鸡产业能够持续发展。

(二)选址建设管理

生态放养鸡环境选择上,需要考虑到选址以及配套建设。选址时需要考虑到放养鸡规模数量,从面积上保证放养鸡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活动空间。放养鸡养殖区域要有较好的林木覆盖,为放养鸡捕食和活动提供积极的条件。放养鸡过程中,要想实现较好的放养效果,一般不能出现过度的人为参与,这就使得放养鸡时要确保鸡群不会走丢,因此放养区域选址时,要注意是否有天然屏障,能够在放养的同时,将鸡群约束在一定的区域之内。放养区域要天然无污染,要远离工业区域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持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清洁干净,对放养鸡的健康有益。配套建设则是放养鸡管理的一些必要设施,如鸡舍、围栏等[3]。鸡舍是放养鸡管理的重要设施,放养鸡在夜间,需要收拢到鸡舍,保证鸡群的安全。鸡舍建设需要考虑到鸡群密度,过密的鸡舍会影响放养鸡的健康生长。鸡舍的正常距离应当控制在五米左右,这样可以保持空气的流动性,鸡群释放的气味也能够较快消散。放养鸡的鸡舍区域周围要增加拦网,可以防止其他野兽进入到养殖区内。除此之外,鸡舍区域还要有喂食、喂水的设施,保证放养鸡的日常生长所需。

(三)饲养密度技术

生态放养鸡饲养过程中,需要基于科学依据和分析,对饲养密度进行控制。放养鸡在活动过程中会形成相关的活动半径数据,也就是鸡群平均的运动轨迹,在距离以及范围方面的情况。通过经验数据记录,可以了解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放养鸡,活动范围在方圆一百米之内,这就为生态饲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数据以及放养鸡所需的饲养条件,控制放养鸡的数量,这样能够较好避免放养鸡群中出现较为激烈的争食,让放养鸡都能够获取充分的营养[4]。饲养密度除了与放养鸡数量相关,与环境条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放养鸡的活动范围较之山地丘陵要明显扩大,因此在饲养时,密度控制也要考虑到实际的地形地貌因素,如果平坦开阔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放养鸡数量,如果在密林山坡区域需要适当减少放养鸡数量。

(四)规模补饲技术

生态放养鸡并不是完全脱离人工饲养,在生态放养的同时要基于人工方式进行补饲,这样能够及时弥补生态环境中无法提供的饲料和养分等。放养鸡补饲管理中,需要结合鸡群的数量、生态条件、放养鸡生长阶段等因素来进行补饲。如果生态环境中能够提供的天然饲料非常充足,则补饲间隔可以适当延长,补饲喂食量可以适当减少,但如果情况恰好相反,自然环境中不能提供足够放养鸡生长所需的食物,则需要增加补饲量和次数。放养鸡数量较多时,在放养时每只鸡所能够获得的饲料就会被摊薄,这时也需要增加补饲。放养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饲料量的需求不同,一般在鸡雏阶段需要的喂食量较少,但在成熟阶段,鸡的胃口增加,需要的补饲量也会增加

[5]。生态放养鸡补饲管理中,还要结合科学的养殖理念,对鸡的生长特点进行把握,冬季时为抗寒,鸡对于饲料的消耗水平会提高,因此冬季补饲量一般要高于其他季节。补饲的时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间、午间和晚间,保证均匀补饲可以防止放养鸡出现过饱或者饥饿状态。补饲时可以依据放养鸡生长所需营养情况,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一些有益的元素,如钙、铁等,促进放养鸡身体健康,这对于放养鸡产蛋和生长都有较大的好处。

(五)疾病防治技术

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中需要重视疾病防治,疾病会造成放养鸡健康受到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放养鸡大量死亡,随意养殖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阻碍。疾病防治技术实施中,要从放养鸡疾病特点入手,通过各种疾病的致病机理,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在放养鸡饲养中,需要进行日常性的鸡舍和养殖区消毒,这样能够较好杀灭病毒和细菌,降低放养鸡患病率。放养鸡产生的粪便不能随意填埋,需要在统一区域集中进行处理,防止粪便污染土壤和水源等。放养鸡规模较大时,普通的掩埋处理无法完全消除污染,可以利用发酵方式,在鸡粪回收池中加入秸秆以及发酵菌等,通过发酵方式将有污染性的鸡粪转化为粪肥等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6]。在疾病防治中,需要每日对放养鸡情况进行观察,当发现放养鸡的鸡群中有个体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取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是存在鸡瘟病症特点,除了隔离和消毒以外,还要及时进行上报。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疾病蔓延和传播。

结束语:

生态放养鸡的养殖优势非常多,从经济性、生态性以及健康性角度,都能够提高放养鸡产业的发展能力。基于放养鸡配套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使放养鸡更加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郑小军, 赵倩, 李树红,等. 生态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兽医导刊, 2019, 329(19):61-61.

[2] 王满定, 师军锋, 马琤. 永寿县林园生态养鸡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 000(004):11-12.

[3] 马娅娅. 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放养鸡品种适应性观测及新技术示范推广[J]. 甘肃畜牧兽医, 2019, 49(01):18-21.

[4] 陈耸岭. 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与疫病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 67(07):62-63.

[5] 沈俊敏.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散养鸡生态养殖技术推广[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 .62(02):84-85.

[6] 刘慧芳, 倪慧勇. 影响太行鸡公鸡生态放养效益的因素及养殖效益[J]. 今日畜牧兽医, 2019, 423(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