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及实践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3


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及实践过程

储著余

六安市霍山第二中学 安徽六安


摘 要: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的,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及实践过程、对开展这种模式要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参与式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引 言 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中关注重点之一。

随着“双减”政策和国家教育改革的进行,改变传统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自觉的、主动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在历史教学中实行参与式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组组问题,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由学生根据问题或情境展开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同伴合作或小组讨论共同交流,教师答疑解惑,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其核心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展现学生得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会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其基本特征是:

1.自主性: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获得的探索者。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体会历史情感,培养历史思维。

2.民主性 :在参与式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 、和谐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探讨,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过程性:参与式的得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历史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二、历史教学实施参与式的可行性

1.建构主义理论是参与式模式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个主体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个体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解释和假设。知识不能被传递,其理解只能是一个学习者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意义过程,而且是以其经验、需要、信念等为基础的,并不只是简单吸收来自客体的信息。个人的知识形成取决于个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即社会建构。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于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社会活动达到对知识的意义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理解)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的和有选择地知觉外部信息,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教学内容进行“同化”或“顺应”,从而达到掌握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利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进入了课堂,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也给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参与式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另外,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加大了教育投入。改善了的办学条件,多媒体的使用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历史新课标和教材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历史教学最大限度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爱人类的情操。尤其在历史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闪光点。它强调对历史的认识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与历史过程之中。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

三、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实践

参与式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

直线 2直线 3直线 4直线 5直线 6 示教学目标、展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探究 小组讨论、同伴合作 师生质疑、释疑 检测评价 总结概括、构建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上述的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下面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节的教学为例,谈一下参与式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

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PPT演示本节教学目标,展示学生自学的提纲(一组组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如何?在对待中国前途的问题上,美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各持什么态度?(2)蒋介石为何要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何说蒋介石是“假和平,真内战”?毛泽东为何要去参加重庆谈判?(3)重庆谈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谈判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4)政协会议参加的党派有哪些?会议上国共两党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结果怎样?(5)为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那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6)全面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采取了怎样的策略?(7)结合初中的相关内容讲述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

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的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有对本节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通过上述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动机和行为,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思维。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前后位或几个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这是自主学习模式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们把教师组织的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阅读课文中发现的新问题在本小组或同伴中讨论交流,教师在各小组中来回指导。比如:有同学会问: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抗战胜利后,中国存不存在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条件?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几百万军队,为什么会在全面内战中很快失败?为何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小组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正错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一阶段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并展开个小组的竞赛,除代表回答外各小组的其他成员或同伴可以补充。教师充当裁判、仲裁员。教师在同学们的回答中要善于发现同学们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质疑、释疑阶段进行解答。

质疑、释教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把学生前一阶段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纠正不正确的看法,巩固正确的认识。比如在回答重庆谈判的积极意义时,有的同学提出由于国共双方在核心问题上都没有达成协议,到底有没有积极意义?教师可不从正面回答,而是从《双十协定》的内容方面及在政治上产生对人民对、中共的正面影响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其积极意义,再比如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的看法教师可以总结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从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失利的结果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国民党在政治上腐败失去民心,及经济上面临崩溃来说明,使学生有的多角度,全方位思维。

在学生阅读、讨论、质疑问难、师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不失时机总结归纳构成本节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巧妙地转化成板书提纲并在powerpoint上演示出来。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系统的、有序的认识。

随后通过powerpoint演示教师精心设计新颖灵活、难易适度的本节检测试题;既注重教学知识的巩固,又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本节检测评价。完成本节的全部程序。

四、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要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活动于地大需要较多的课堂时间,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可以省略问题在黑板上书写时间及知识结构构建的时间。另外借助它可以创造情景,有利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激发兴趣,主动探索及发现,从而推进教学圆满顺利完成。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确立“学”而“教”观念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把以“教”以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培养,学习认识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的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因此,本人认为教学应是“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的。

3.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和积极表达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分析。学生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等,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如设置问题具有吸引力、层次感和针对性。在激发感知,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启发思维,控制学生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4.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民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这就要实行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就会:“重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多加关心适时加以点拨,而不能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才能期到实际效果。否则只能是花架子、走形式或作秀而已。

5.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历史课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规定,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的协同发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选择哪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死板套用。就本人教学中的体会看来对历史教材中那些概括性强、抽象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就不适合用这种模式来教学。

结语

实践出真知,以上是本人在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探索和研究,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好的事情应与大家分享,在这里提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4. 杨向阳:《初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海南出版社,2004年

5.《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反思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合刊

6. 江玉霞:《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运用与思考》,《龙岩师专学报》2004.7

7、江正军:《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