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方法及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2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设计方法及影响分析

崔维彬

黑龙江省华咨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在进行几何线形的确定时,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运行速度。因此,在当前的公路路线的设计工作中,也采用了通过运行速度设计路线的方式。随着公路建设的推进,道路的长度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基于运行速度之下的公路设计方法,也凸显出了一定的缺陷和弊端,所以就要在控制运行速度的基础之上,强化公路路线设计,提高公路的安全水平。本文就基于运行速度,对公路路线的设计方法以及影响,作出了具体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运行速度;公路路线;设计方法;影响


前言:在当前的动态交通系统中,随着道路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运输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多,因此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公路所设计的路线会对于交通行驶的舒适性、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公路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之间保持协调,同时还能够通过正确的技术指标,确保线形的均衡,提高公路设计的可行性。

1 运行速度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为了对于车辆平均运行速度,进行深入研究,已经针对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展开了具体的调差和分析,进行了规律的总结,即在具体的路段,基于适宜的环境气候,大于80%的车辆,都不会对于规定运行速度,做出超速驾驶的行为。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速度,也就是在真实的道路驾驶条件之下的速度。对于这方面因素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随机性、可变性。运行速度会受到路况、车况以及驾驶员的心理状况的直接影响。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涉及到两个速度概念,分别为可能速度和设计速度。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就是可能速度,而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则为设计速度。对于实际的运行而言,其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汽车实际的运行速度会在设计速度的基础数值附近,进行上下的波动,并始终处于可能速度的数值之下。一般来说,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际指标能够大于设计速度的最小几何指标,但是却并未考虑到在超过设计速度时对应的指标。通过有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驾驶环境之下,驾驶员会在路况允许的基础之上,进行高速驾驶,因此这就造成线形指标脱节的问题,让公路驾驶具有更高的危险性与失调性。同时,对于线形设计要素而言,在运行速度以及自身的相容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不仅以汽车环境驾驶员的状态为主要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和公路线形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其中包括坡度、竖曲线半径、线形组合等,都会对于驾驶员心理、车辆运行速度的调节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在用雷达测速的方式,进一步统计车速的分布特点,并通过其对于具体位置的安全性能,进行直接的反映,再结合影响因素,展开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到期望行车速度,并进行规律和形态的模拟[1]

2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构建

为了改善公路路线的设计速度无法匹配实际速度的情况,就要在实际运行速度的基础之上,架构相应的模型,展开综合的分析和预测,这样就能够基于不同的驾驶环境,进行行车速度的模拟。在差异性的行车环境之下,要想确定期望车速,就要首先进行车速的修正,之后按照线形要素,将路段运行模型划分为弯坡路段、直线段以及平曲线路段。并且按照不同的干扰因素,进行交叉口和行车路侧干扰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模型的建构。

2.1 确定期望车速

由于行车环境的改变,会在期望车速形成的各个阶段,出现动态、循环的变化。对于期望车速而言,线形所造成的影响具体反映在驾驶员的心率变化上。在不同的路段情况之下,驾驶员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率增长。

2.2 确定直线段运行速度

在当地进行公路线形设计时,主要为长直线路段,而较少具有短直线路段。所以,在直线段行驶过程中,车辆的低速进入会经历一个加速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会受到初始速度的影响。由于在公路安全指南中,对于加速度的确定,具有较大的变动范围,所以就要再次进行加速度的范围标定。在红外测速的基础之上,针对直线路段,进行车速的采集工作,并且按照期望车速,进行加速度的确定,从而得出推荐值[2]

2.3 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预测

一般来说,主要采取模型方式,进行平曲线车辆运行速度的预测。在具体的研究中,会对于平曲线的运行速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就是自身的线形要素。所以只对于线形要素的影响,展开具体的研究,并且根据平曲线路段中驾驶人所出现的行为上的改变,在曲线为中界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部分展开分析。对于前一部分而言,主要会受到入口前、当前曲线半径、平曲线长度、入口速度的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后一部分而言,则会受到曲线长度半径以及中点速度的影响,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就能够对于平曲线出口速度以及中点速度,进行具体影响方程的得出。

之后,利用红外线测速仪得到平曲线路段的实际车速,再通过有关的公式结合具体的数据,展开相应的分析,分别对于大客车、小客车的出入口运行速度,进行预测模型的构建,并对模型展开数据验证,确保其具有较高的精准性,误差不会大于5%。

2.4 弯坡路段运行速度预测

在山区中,具有较多的弯坡路段。在地形的影响之下,这种路段的线形指标较低。在行车的过程中,会对于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威胁。在实际的公路设计中,弯坡路段的线形指标较高,因此这也就提高了行车速度,所以就会普遍出现车辆的高速出入的问题,也就使得这一路段的行驶,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在进行该路段行车速度的预测时,可以和平曲线采取同样的方法,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之上,进行模型曲线的回归。

3 基于运行速度的公路线形设计

根据以上所阐述的设计方法,能够将设计速度作为主要的控制因素,展开路线的设计,并且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路段,可以结合对于运行速度的修正,进一步的提高路段设计速度的匹配性和适应性。在进行地形特征、路段方式划分以后,就对各路段分别进行运行速度的预测。为了让线形具有更高的连续性,就要调整运行速度,能够从正反两个方向,逐步地进行检查,分别的调整和完善在行车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比如说行车不安全点、线形不理想点,再调整运行速度,通过运行速度的调节,能够符合公路行驶的连续性要求。之后,如果在曲线路段,车辆具有较高的速度,同时还会被横向力影响,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就要针对线形指标以及运行速度,展开协调性检验。之后,就能够进一步的确定和反向标定线形指标,并且对于各个断面,做好速度的检查。这样就不需要像传统的工作模式之下,对于运行速度进行反复的计算。在运行速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调整和设计公路路线的指标,能够提高整个线形的流畅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调整运行速度,能够保障运行速度连续性的实现。这样就能够避免驾驶员在一些低指标的路段中高速行驶,影响到车辆的横向稳定性,解决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出现的线形不协调的问题,转变原有的设计速度所存在的局限性,让公路行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总结:综上所述,在运行速度的基础之上,对于公路路线进行设计,通过进一步的协调和弥补设计速度方法,能够让线形在速度突变点上,具有更高的适应性,促进安全驾驶的实现,不断提高公路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春生.提高山区低等级公路安全性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20,16(08):290-293.

[2]张邹,韦春艳.运行速度及其在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0(04):50-5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