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研究

黄瑜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萧江镇第二中学


摘要: 对于部分初中生来讲,数学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部分授课教师也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些许困惑。客观地讲,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 在学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会适时总结一些原因,也就是教师归因与学生的自我归因,本文通过对教师归因与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于更多同学更好地学习初中数学知识能有所贡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困难 教师归因 自我归因


引言: 在可以查询到的资料里,我们发现,人类涉及归因领域里第一个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著名学者海德,在海德之后,又相继出现几位学者涉及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归因理论里面产生广泛影响的是“韦纳等人的成败归因理论。”在这个理论里,韦纳和几个人认为,个人的失败与成功,不仅仅要分析已知和特定的原因,同时还要研究特定原因和潜在维度。特定原因是指个别原因,也就是比较特殊的原因;维度是指事情的稳定性,原因源和可控性。维度中的稳定性是指原因是否具有稳定的特质,可控性是指个体是否能控制事情产生的原因,原因源是指来源于个人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 归因维度和特定原因都会影响人们在事情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人们对与事情的期望以及人们为达到目的所做出的行为。


我们再来看看初中数学的学习。通常下,当人们在完成一件比较重大的事情之后,无论成败与否,总会积极地分析结果找出导致结果出现的各种原因,即事情的成败归因。我们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请到一些授课教师和同学对数学成绩不够理想归因,他们的归因情况如下:


一 研究方法

1.1预备研究阶段

通过开座谈会和邀请个别同学进行访谈,了解部分初中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失败进行归因,发现他们的归因结果与授课教师大致相同。经过整理,形成一个学习原因表,表中共涵盖以下8个方面的原因:1、个人能力 2、个人努力 3、学习动机 4、学习方法、5、数学基础 6、教师原因 7、家庭原因 8、其他原因


1.2 正式研究阶段

1.2.1 研究材料主要两大部分,即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

教师调查问卷主要由四个部分内容组成:1由教师挑选班上几位数学成绩考前的学生以及 成绩靠后的几位学生,(男生女生都包括在内) 2 分别按成绩好坏的程度排序(好的程度和坏的程度)3 在数学调查问卷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出影响成绩的最大原因4 为每一个学生按归因维度的几个特征评定原因。

学生调查问卷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做出判定,(如满意,比较满意 ,一般 ,有些困难,十分困难)2在数学学习成绩原因调查选项里,让学生选出影响成绩的几大原因, 3 在归因维度中的几个特征进行有效评定。

由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同样可以总结出几个问题:(1)好学生的特定归因排序为自身基础70%,学习方法60%, 教师原因48%, 努力40%, 家庭12%。其中自身基础和学习方法所占比率均超过50%,基础甚至高达70%,最受忽视的是家庭因素。(2)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交出一份归因的答卷,排序为:自身努力80%, 学习方法70%,数学基础65% 教师4%,家庭2%。其中,自身的努力,学习的方法和数学基础所占比率较大,其他因素均被不同程度忽略。

由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最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归因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身努力,教师的原因和家庭的原因。 教师因素在好学省那里更受重视,差生比较强调自身的努力,家庭均被两者忽略。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好学生认可事情的可控性,稳定性以及相对的内源性。

二 小结

通过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3.1 在初中教师和学生的信念中觉得男生学习数学应该更占优势,但我们的特定归因调查却没有发现这一店,也就是说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

3.2 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教师普遍倾向于自身努力的特定归因,而相对差生,教师普遍倾向与数学基础薄弱

3.3 好学生和差生的自我归因也完全不同。好学生倾向于自身基础和学习方法,差生将成绩不好的原因主要归结与自身努力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对(努力和方法归因)。

3.4教师和学生归因的共同点:双方均认为成绩好属于可控性内源,学习失败也倾向与内源,但属于不可控的类型。

3.5 师生在特定归因中的差异应该引起教育界人士重视, 建议及时改变相应的教育政策并采取一定的措施。

三结语:

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一直是相关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初中阶段则被认为是男女学生数学成绩出现分水岭的重要阶段,初中省数学学习上的性别差异和许多因素相关,其中教师和学省的信念以及特定归因不容忽视。 本研久证实了教师和学生的信念加剧了男生在数学中更占优势的说法,但在归因研究中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也许是选择学生成绩的两个极端回影响本次的研究结果。

同时,通过本次研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即师生双发都人委教师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地位无足轻重。这点是不对的,这会造成教师消极的职业态度,认为自身的作用微不足道,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数学的学习。 现阶段教育的现实是,面对大班教学,教师常常疲于奔命,没有发挥自身的特长,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点拨对于学生如“醍醐灌顶”,教师的一句话会瞬间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2001年24卷 作者徐园 朱愿

  2. 《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自我归因研究》教育战线 侯宗胜 南京市六合区竹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