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脑卒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如何预防脑卒中?

蒋明军

资阳市乐至县上好医院 四川资阳 641501

脑卒中属脑循环障碍性病症,发病相对而言较突然,常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国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全国范围内,脑卒中是仅次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其发病可能存在的后遗症,常常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据临床调查可知,卒中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的概率高达75.0%,即使治疗效果良好也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由此可知,关于脑卒中的预防势在必行。因此,本次特研究围绕脑卒中病症,从其发病原因、常见预兆、预防措施等内容分别加以阐述,从而希望能提升更多人对脑卒中的正确认识,进而强化其预防意识,总结如下。

一、关于脑卒中病因

脑卒中病因主要包括三点:首先,血管性危险因素。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都会对患者身心功能造成障碍,需明确其具体发病原因。其次,是性别、年龄因素。通常认为,63岁左右是脑卒中最为高发的年龄段,且如今开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35~45岁间患者也有发作。据《中国卒中报告2019》可知,在2018年内的统计数据中,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率达149.49/10万,占居民总死亡率22.30%。换言之,5位死者中至少1例为脑卒中患者。最后,则是不良生活方式。如肥胖、缺乏运动、抽烟酗酒等,再加上部分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都会一定程度上加大卒中的发病率。

二、关于脑卒中预兆

由于脑卒中具备高发病率、死亡率的特征,因此在明确其发病原因后,应当对常见的先兆症状有一定了解。据临床调查统计,脑卒中常见的预兆有以下几点:①头晕,尤其是突然发作。②肢体麻木。患者会突然感觉到某一侧的手脚、面部有麻木感,还有部分患者时唇部、舌部麻木。③出现暂时性的吐字不清晰。④感觉到肢体乏力,出现活动不便利不灵活的感受。⑤头痛,且疼痛的规律及性质和普通头痛有差别。⑥出现没有缘由的跌倒、晕倒。⑦出现意识的短暂性丧失,亦或是在个性、智力上发生改变。⑧机体有明显的乏力、疲倦之感。⑨常感到恶心、呕吐,且经检测血压的波动情况较为明显。⑩变得嗜睡,处于头晕昏睡状态。⑪某侧肢体有不自主抽动。

三、关于脑卒中预防

(一)脑卒中预防原理及策略

临床上认为,针对脑卒中的预防,可分别从三个等级中严格遵循,也就是“三级预防”原理。①第一级预防,是防发病。此等级主要是针对于从未出现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的人群。主要预防措施有: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防范处理,定期做好监测工作,并对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等)加以控制和处理,最大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提醒此等级中的人群要戒掉烟酒、限制每日饮食中的盐分摄入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并科学化地进行体育锻炼,都能强化体质,减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此外,若发现已经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则及时采取药物治疗,减少此类疾病发病后的危害。②第二级预防,是防复发。此等级的预防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出现的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通过实施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防止病症再次出现。临床上多采用多种降压药物等进行预防,再结合患者戒烟戒酒健康生活后,往往能够起到至少75.0%左右的疾病复发预防效果。③第三级预防,是防加重。针对已患脑卒中者,则要强化临床上的治疗及康复护理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病情加重。

(二)脑卒中预防中几大注意因素

脑卒中预防从本质上分析,就是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在开展预防工作时,应重点关注到以下五方面因素:

第一,高血压。高血压可认为是脑卒中疾病最为危险的因素,及时发现高血压并治疗非常关键。针对于脑卒中高危风险的群体,更应该长期对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并管理。临床上认为,若为一级预防等级,可将低于140/90mmHg作为降压目标;基于患者耐受情况下,可调节至120/80mmHg以下。若为二级预防等级,可将血压目标定为140/90mmHg以下,并合理调节至130/80mmHg以下。另外也要注意患者生活方式上的调整,如低盐饮食,多吃富含钾及叶酸的蔬果,锻炼,都是控制血压的有效途径。必要时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第二,血脂异常。临床上认为,血脂异常后会出现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而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都和脑卒中间有紧密联系,实施血脂的管理也很有必要。临床上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可有效减少高危患者出现的脑卒中风险。用药时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如原发性LDL-C>190mg/dL人群,采用中/高强度他汀药物。若LDL-C水平为70~189mg/dL,则予以中强度药物。简言之,血脂异常后会处于卒中高危甚至极高危状态,因此需从优化生活习惯+他汀药物联合加以预防。

第三,糖尿病。糖尿病被认为是诱发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它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增长数倍以上,因此必须严格加以重视。预防糖尿病主要从尽早筛查、合理设置控制目标等着手。在基于患糖尿病基础上。要联合控制血糖、血压、改善生活习惯、使用他汀类药物来共同来降低脑卒中风险。

第四,针对可改变风险因素。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中,肥胖、房颤等,都是可以通过相关加以改善的因素。尽早发现尽早处理来降低卒中风险。

第五,是有可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的因素。通过治疗偏头痛、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紊乱、感染等因素,也能同时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