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莉

成都市新都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0500


【摘要】目的:探究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患有代谢性骨病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未发生代谢性骨病的早产儿32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进行为期5个月的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对比2组新生儿检测后的结果。结果:经检测后,研究组血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参照组,血钙、血磷指标低于参照组,数据有显著异常,统计学差异显现(P<0.05)。结论:为代谢性骨病早产儿进行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能够为及时发现患儿异常指标,为后续资料提供更多数据,是保障患儿维持健康水平的良好检测方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代谢性骨病;血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28周但<37周的婴儿,新生儿时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早产儿在子宫内发育时间较短,骨矿物质储存不足,会导致早产儿出现代谢性骨病[1]。临床之中需要对患儿做好诊断工作,以保障后续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患有代谢性骨病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7/15,胎龄26-34周,平均(30.12±1.13)周;另选取同期未发生代谢性骨病的早产儿32例作为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8/14,胎龄27-32周,平均(29.89±1.20)周。两组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比较。

1.2方法

为确保检测对象的监测质量,应对所有新生儿进行1d和14d采集空腹上肢静脉血2ml,并将所有血液于室温下静置2-4h确保其充分凝血并析出血清。将分离的血清置入AU544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之中,确保检测之前所有新生儿均能够做好静脉营养、维持血糖、血气分析的工作,充分检测血钙、血磷指标,采用人骨特异性践行磷酸酶检测试剂盒对血碱性磷酸酶检测,最终得到新生儿检测项目的检测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充分分析,保障患儿疾病治疗工作开展。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新生儿检测后的结果——血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无序分类资料以(61888d62008a0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表示,t、61888d62008a0_html_6c05ec94f4ffbb55.gif 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二、结果

经检测后,参照组新生儿数据相较于研究组更趋近于正常值,二者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2组新生儿检测后结果(61888d62008a0_html_cc566163015babe1.gif ±s)

组别

例数

血碱性磷酸酶(U/L)

血钙(mmol/L)

血磷(mmol/L)

研究组

32

653.34±178.46

2.05±0.14

1.35±0.24

参照组

32

251.43±73.48

2.89±0.27

1.98±0.87

t

-

11.780

15.624

3.949

P

-

0.000

0.000

0.000

三、讨论

新生儿骨的骨骼生长发育主要包括软骨内成骨以及骨膜下成骨两种,软骨内成骨主要指的是长骨的生长,主要在骨骺端软骨之中进行[2]。骨骺软骨从骨骺端起分为若干层,软骨细胞不断生长、肥大、成熟、退化、溶解,直至被骨样组织替代。成骨细胞以及其分泌的骨基质构成了骨样组织,这些骨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能够保障周围的有机磷分解释放出无机磷,如若钙磷乘积达到一定水平时,则可能形成磷酸钙结晶,并沉积至骨样组织中,变成钙化骨,骨质钙化的主要条件就在于骨样组织周围的钙、磷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3]。而骨膜下成骨主要指的是扁骨以及长骨的生长,是处于骨膜下进行的,由于鼓膜内层形成成骨细胞,不断分泌骨基质,随后逐步钙化在骨皮质外形成新骨。

早产儿的代谢性骨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6-12周左右,由于该疾病较为隐秘,因而患儿患上该疾病后往往不能够于较早的时期检出该疾病。对于该疾病的检出,往往已然处于数周甚至十数周后,届时病情较为严重,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导致骨折疾病的出现,对于其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存在着较高的威胁。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一相关问题,临床之中加强了对患儿疾病的监测工作,经相关诊断后,对患儿进行钙、磷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并充分保障新生儿运动,能够更好地保障患儿的骨骼正常发展

[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经检测后,研究组血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参照组,血钙、血磷指标低于参照组,数据有显著异常,统计学差异显现(P<0.05)。碱性磷酸酶能够有效将有机磷酸化合物进行分解,并产生无极磷酸根离子,使之与钙离子相结合,形成羟磷灰石并沉积与骨组织。或是分解焦磷酸盐,使得骨组织钙化的抑制所用解除,更好地保障骨盐沉积,钙化得以顺利进行[5]。碱性磷酸酶是骨矿化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催化剂之一,能够更好地保障患儿的骨骼发育,因而如若患儿该指标出现异常升高,常代表着骨矿化作用减弱并停留在成骨细胞阶段,患儿由此可能出现代谢性骨病。钙蛋白则依靠维生素K进行活性影响,钙蛋白主要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异常的羟磷灰石结晶形成,从而保障骨组织矿物质沉积,因而如若指标出现异常,则也能够尽早发现代谢性骨病。

总而言之,为代谢性骨病早产儿进行血碱性磷酸酶、钙、磷测定,能够为及时发现患儿异常指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多数据,是保障患儿维持健康水平的良好检测方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迎冬.不同胎龄儿血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变化与骨代谢的关系[D].2019.

[2]徐佳鑫,李向红,王小虎,等.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9,027(006):374-380.

[3]王美茜,武彦秋,刘利蕊,等.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9,040(008):1109-1112.

[4]金宏娟,谢丽清,吴小颖,等.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相关性[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0,27(05):388-391.

[5]裘艳梅,叶秀春,侯洪涛,等.骨转化标志物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诊疗中的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0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