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干预

李昊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省 应城市

4324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针对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工作中采取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方面,已经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这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的患者通常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这种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来说会更高,病情的进展难以控制,严重的病情会对患者本人造成身心方面的影响,导致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1]。本文针对针对性心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治疗应用过程中,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产生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治疗的神经内科焦虑与抑郁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内患者男女分别23例、17例,年龄55岁至76岁,平均年龄(66.33±1.27)岁;观察组内患者男女分别25例、15例,年龄54岁至77岁,平均年龄(67.49±2.42)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均有相似性,可以对比(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同时采取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方式,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液以及体温等,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以及健康和饮食指导等方式。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基于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在心理干预方面。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及疏导,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耐心地为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治疗的结果,从而能够帮助患者正确地看待这种疾病,消除内心的紧张和抑郁等不良的心理表现。还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治疗的实际效果,还有仔细去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适当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暗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2]。其次,在家庭干预方面。要和患者本身的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的家属去学习疾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的家属正确认识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还要求患者的家属和患者之间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本人了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价值[3]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衡量,评分越高,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自使用均数±标准差、率表示,之后分别实施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SAS、SDS分数

分数

时间

SAS

SDS

观察组(n=40)

护理前

60.52±7.76

58.44±7.86

护理后

39.12±5.04

41.35±5.38

对照组(n=40)

护理前

60.67±7.74

57.96±7.97

护理后

50.34±5.73

49.91±6.99

t


9.299

6.138

P


<0.05

<0.05

3讨论

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通常年纪比较高,这种疾病的病情变化比较复杂。相关的分析发现,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通常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以及抑郁的现象,这都会对患者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更加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对患者造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创伤,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来改善患者的一些不良症状表现[

4]。在本文的研究中,采取科学管理以及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来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一些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进行改善,让患者能够走出这种不良的情绪,还能够获得来自患者家庭的支持和开导,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恢复正常,和病痛作斗争。

总而言之,将心理护理运用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方面,已经有着明显的改善效果,这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孔红艳. 以音乐护理为特色的综合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01):13,15.

[2] 赖针珍.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特点与影响因素[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027(001):150-151.

[3] 吴霞, 周海燕, 李立峰. 脑小血管病变后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及治疗[J]. 黑龙江医药, 2019, v.32;No.185(02):27-29.

[4] 李镇雨.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临床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007(028):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