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腔内电刺激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治疗神经源性UA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1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腔内电刺激(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症(UAB)患者膀胱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收治的神经源性UA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已确诊为神经源性UAB,且病程>3个月;既往常规进行间歇导尿排空膀胱,或具有间歇性导尿指征(残余尿量占功能膀胱容量>40%)的患者;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者;能够与研究者良好交流并愿意遵照整个试验要求者;在IVES治疗前未接受过除口服药外的其他治疗方法。排除标准:尿动力学检查中,膀胱顺应性过低(<20 ml/cmH2O)者;合并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者;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合并症状性泌尿系感染未治愈者;合并肾积水或膀胱-输尿管反流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者;膀胱及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脑萎缩、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认知能力障碍者;孕妇或准备怀孕者;膀胱黏膜损伤患者;体内已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试验前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研究的其他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经尿道插入双极导管电极进行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对照组接受电路为断路的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IVES的刺激参数:双向方波,强度1~30 mA,频率10~20 Hz,脉宽200μs,每天治疗1次,每次持续30 min,连续治疗20个工作日。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残余尿量、排空效率、24 h间歇导尿次数、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美国泌尿协会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AUA-SI-QOL),以及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共50例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男/女:16/10例与13/11例,P=0.598)、年龄[(40.7±13.5)岁与(38.5±12.3)岁,P=0.543]、病程[0.71(0.42,1.63)年与0.79(0.42,1.50)年,P=0.695]、残余尿量[300(193,400)ml与325(178,380)ml,P=0.724]、排空效率[17%(0,47.8)%与21%(0,38.0)%,P=0.960]、24h间歇导尿次数[4(2,4)次与3(2,4)次,P=0.692]、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25.8±74.3)ml与(307.5±75.0)ml,P=0.391]和AUA-SI-QOL [5(4,5)分与4(4,5)分,P=0.3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末,试验组残余尿量[250(40,350)ml与300(200,390)ml,P=0.034]、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276.5±68.8)ml与(315.4±67.3)ml,P=0.049]和AUA-SI-QOL[4(2,4)分与4(3,5)分,P=0.02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空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14.5,84.5)%与18%(0,35.8)%,P=0.041]。24 h间歇导尿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次与3(2,4)次,P=0.174]。对照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325(178,380)ml与300(200,390)ml,P=0.832]、排空效率[21%(0,38.0)%与18%(0,35.8)%,P=0.943]、24h间歇导尿次数[3(2,4)次与3(2,4)次,P=0.239]、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07.5±75.0)ml与(315.4±67.3)ml,P=0.257]和AUA-SI-QOL[4(4,5)分与4(3,5)分,P=0.1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300(193,400)ml与250(40,350)ml,P<0.001]、排空效率[17%(0,47.8)%与33%(14.5,84.5)%,P<0.001]、24 h间歇导尿次数[4(2,4)次与3(1,4)次,P=0.011]、初次膀胱充盈感容量[(325.8±74.3)ml与(276.5±68.8)ml,P<0.001]和AUA-SI-QOL[5(4,5)分与4(2,4)分,P<0.001]均有显著改善。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1例腹部不适,对照组出现1例尿道不适,分别经调整刺激强度和导管位置后不适感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结论IVES结合膀胱运动感觉障碍辅助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神经源性UAB患者的膀胱排空效率,改善膀胱感觉,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