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研究

高应昌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京市丰台区 100071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项目建设组织和管理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监督越来越严格。建设项目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不断提高项目质量控制水平。只有充分确认工程测量技术符合标准并全面预防和控制可能影响工程测量质量的因素,才能实现工程测量的综合性能。对工程测量的全面改进,加强工程测量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工程测量技术,对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控制措施

引言

工程测量工作是项目实施基础内容之一,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能否成功,更是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的核心保障。工程测量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良好衔接,但测量成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故工程质量会出现问题。工程测量贯穿于项目各阶段,且测量精度关乎工程质量及效率,故为项目建设核心基石。因此,需根据现有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多项优化措施,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

1现代工程测量技术类型

新经济形态下,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快速。在测量新技术的支撑下,测量人员可依托新技术,开展大范围、高精度、自动化的工程测量工作。同时,减少天气、地形、水文、村落植被及人文等因素对项目施工的干扰,有效提升工程测量的效率和精度。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形式逐渐多样化。GIS测绘是一种现代化的工程测绘手段,整合信息科学、遥感测绘和环境科学等内容,实现工程项目的便捷化、质量化测量。摄影测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测量手段,可在无人机、卫星等载体及传感器的作用下,实现地物信息的精准、快速测量。在摄影测量中,不仅要注重传感器应用、焦距设置、像元分辨率控制,且应对图像重叠度、数据格式等内容进行精准把控。此外,数字化测绘也是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的重要形式。在测量中,应注意地形图与工程图的结合,建设专业化的工程建设数据库及地理信息系统,为工程项目高精度测量提供有效支撑。

2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研究

2.1大型工程的测绘

许多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这为测量工作带来了困难。在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开展之前,需要对地形等进行测量,而传统的测量技术很难完成大范围的测量工作,其测量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难以保证。利用现代化的摄影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想要得到的地理信息,为大型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大型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2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属于测量设备,相较于人工测量设备,全站仪具有显著的自动化特点。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站仪还具有明显的智能化特点。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全站仪能够自主实施数据监测、修正、传输以及存储。借助网络技术,全站仪能够以开放性与全面性特征,实现自动比对校正数据、自动更新数据等。借助计算机技术,全站仪能够通过网络,将测量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到计算机终端,并完成存储。此外,智能化全站仪软件通过与测绘软件的配合,通过远程操作,实现了远距离测量,进一步解放人力,提高测量效率。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全站仪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优势进一步凸显。①智能化全站仪功能强大,能够实现高精度操作以及全面准确的数据收集。同时,全站仪可以实现自动误差校准,具有其他测量仪器不具备的优势。如,相较于水准仪、经纬仪在测量中可能会出现诸如水平角指标差等方面的误差,全站仪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类误差的出现,实现测量精度的最大化。②智能化全站仪能够实现自动化电子测距,依托于智能技术搭载电子测距系统,充分满足了工程测量中人力无法到达的环境,或恶劣测量环境下的测量工作需求,同时还可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准性,降低误差。③智能化全站仪操作简便,有效解放人力,各项数据计算精确迅速,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测量效率。

2.3建筑位移变形

位移变形严重威胁房屋建筑的应用安全,要求在项目建设中,应合理使用检测技术,实现建筑位移、沉降等变形情况的监测,以减少建筑安全漏洞,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现阶段,连续性测量、周期性测量是建筑工程位移变形情况测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以建筑物的位移变形为监测对象,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建筑物进行连续的不间断测量,完成测量后,所测量的数据会通过曲线的形式进行呈现。在周期性测量中,受测量时间间断性影响,测量结果会通过折线的形式进行表达。项目实践中,选择合理的测量方式,可实现工程位移变形情况的有效测量。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沉降监测中,一般选择周期性的测量手段,合理设置测量点位,实现建筑物沉降情况的精测量。在测量技术设备选择中,全站仪设备的应用较多。

2.4道路路线测量

首先是放样中心线。通常,在修建道路时,施工图会显示地面和征地中心桩的坐标。但是,工程图中的某些坐标的内容由施工人员进行审查,确保每个坐标正确。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相关人员必须在出发前将整条线和交叉点的坐标带到全站仪。其次,开始放样之前,需要在严格的工程图上检查平台坐标,在实际放样时,需要对墩台和基台的垂直和水平间距进行详细测量,并且有必要确保设计符合实际施工标准。重新测试必须在施工前后进行,尽可能消除错误。最后,在水准测量过程中,更复杂的工程测量是海拔测量。在实际施工之前,计算出各个工程部门的总体线路找平点和设计标高,扩展细分,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工作,这将成为将来放样的重要基础。

2.5 控制测量内容

控制测量主要指的是对那些已经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控制点开展测量工作,如民用型建筑、工业性建筑以及配套建筑等工程项目。目前较为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平面测量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导线测量、静态GPS测量以及单基站RTK测量。首先,导线测量法通常需要许多的测绘人员参与,并且需要使用到较多的测量设备,如平板仪、经纬仪等。同时,对于测站间的距离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间距不宜过大、测站点总数不宜过多等。其次,静态GPS测量法与导线测量雷同,一般也需要较多作业人员、测量设备等,且具有测量时间较长、结果偏差较大、投入成本较多等缺点,所以很多采用传统测量方式的企业一般会采用单基站RTK测量法。RTK全称为Real-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从本质上看,RTK指的是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利用GPS或是北斗等卫星技术,可以得到实时且精准度较高的定位结果,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和真实。利用单基站RTK测量法,可以避免导线测量和静态GPS测量具有的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以及结果误差较大等缺点,且优势更加突出。比如,使用单基站RTK测量法,不需要在各测量站点间的通视,测量点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无须架设任何设备就可以准确地知道某一测量点的坐标点位,尤其适合城市建筑工程较为开阔地带的测量工作,且准确度不仅能保证在厘米级精度之内,还能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RTK测量法又可以分为单基站RTK测量法和网络RTK测量法两种。

结语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工程测量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运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将使我国的工程测量水平在质量上实现飞跃,从而实现测量自动化,并使测量数据更加直观、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江平.分析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172-173.

[2]史秦波.GPS-RTK技术在铁路专用线工程勘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21):110-111.

[3]孙慧莹.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在不同工程中的精度要求汇总及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1):176-177.

[4]王承恩.基于土方工程方量测绘研究[J].砖瓦,2020(09):84-85.

[5]张巍,李海涛,王坤,等.工程测量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探索构架[J].砖瓦,2020(11):118-119.